9月7日清晨5點多,天剛蒙蒙亮,西區局虹橋分局全體40多名員工和西區局的志愿者就陸陸續續來到東華大學延安西路校區。只見一輛標有“中國電信”字樣的面包車已停在校園的第二食堂門口,這是前一天晚上9點多從虹橋分局開來的。因為前一晚有臺風預警,所以校方告知不得提前搭建攤位。為了保證7點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大家5點多就來了。大家忙碌之際,虹橋分局的丁寧還在“見縫插針”,抓緊最后的機會為大家再來一次“考前輔導”。
不知是否因為最近“熱烈歡迎新同學”的主題太火,“秋老虎”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炎熱的天氣,火熱的秋促,構成了西區局在東華大學這一天的一道風景。
手繪海報、新生手冊、溫馨提示,處處用心
不到7點,攤位搭建完畢。攤位前的海報上畫著可愛的“長草顏團子”“蠟筆小新”,這都是西區局的新進員工們自己設計和手繪的。桌上,電話卡包、宣傳單頁、辦理指南及溫馨提示擺放得整整齊齊。攤位前,秋促人員手捧宣傳單頁和辦理指南,隨時準備上前。攤位后,業務辦理員們兩邊排開,坐得筆挺;安裝維修師傅則守著維修登記簿。
剛到7點,第一個新生出現了,一位父親帶著女兒來到了電信攤位前。大家都很興奮,紛紛上前,一起為他辦理業務。得知自己成為第一位客戶,這位父親也高興極了,他左挑右看,選了一個自己喜歡的號碼。
過了一會,來了一對重慶夫妻,他們是替孩子來辦理的,一見面就習慣性地說起了重慶話。虹橋分局客戶經理、東華大學校園管理員余旭霖恰好是重慶人,遇到老鄉,她也非常高興,用重慶方言和他們聊了起來,耐心地解釋套餐內容,聊了近半個小時,終于為他們成功辦理了套餐。
攤位前,許多人被海報吸引,不少人問:“這是誰畫的?”其實,這是今年新進西區局的19位畢業生一起畫的,當然他們沒有一位是繪畫專業出身。校園營銷前一周,他們被分配到西區局4個分局參加秋促。“一起畫海報的日子很難忘,我們是一周前開始畫的,剛開始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畫,前一兩天都在慢慢摸索,后來就越畫越順手,一共畫了三四十張。”新進員工陳曉軒回憶起這段時光,依然難忘。
記者發現,辦理指南及溫馨提示的宣傳單頁上,貼心地寫上了咨詢電話與維護熱線。“我們在東華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有一個校園服務店,學生回去后有任何問題只要撥打電話,我們服務店的師傅就會第一時間上門。”虹橋分局小CEO歸濤向記者介紹說。
此外,新生手冊上也同樣印上了電信套餐的辦理指南及溫馨提示。“這是我們前期與學生會溝通的結果,讓沒有來得及現場辦理的同學后期也能方便地辦理。”余旭霖說。
現場人頭攢動,下午的高溫也無法抵擋人們的熱情。“到現在為止,我今天一共辦理了11個用戶。”西區局新進員工周雨為自己的首次營銷成果頗感自豪。
攤位兩邊的合作方更是為這場火再添一把柴。中國建設銀行也在現場設攤,為辦理銀行卡的學生充值電話費;農夫山泉則及時為這場火“降降溫”,為高溫下的學生和家長送去一瓶清涼的礦泉水。
為留學生服務的“全英文小哥”
下午,一位看似平常的營維人員來到攤位。“你可別小看他,他是我們這邊有名的留學生全英文服務小哥。”一位虹橋分局員工向記者介紹。
眼前的小哥,穿著營維人員服裝,圓圓的臉,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皮膚已被常年累月的奔波曬得黝黑。他是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校園服務店的虹橋分局線務員龔衛青。
不同于中國學生,留學生新生報到已于一周前開始。一周來,他們已在校園服務店辦理了電信套餐。
周六中午,龔衛青來到一位法國留學生的宿舍。“這位新生辦理寬帶后上不了網,我們就為他上門檢查,發現是路由器的問題。”龔衛青說起這些,已是數年如一日的平常。
2013年8月,上海電信就在東華大學每個宿舍,包括留學生宿舍完成了光纖建設。同時,在學生生活服務中心設立了校園服務店。2018年4月,校園服務店搬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后,與留學生的交流更加密切。為此,龔衛青也已在東華大學駐扎了整整6年。平日里,留學生公寓900多個寢室、1500多位用戶寬帶的安裝與維護,全是由他一人負責的。
“他們在辦理業務后,有任何問題,我們會在一小時內上門服務。”龔衛青說,“這一周,我們已為留學生安裝及維修的寬帶量大約有130個。”
去得多了,龔衛青的外語也越來越好了。多年來,他已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還會說一些西班牙語。現在,他是虹橋分局有名的“全英文服務后端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