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60萬家庭寬帶用戶,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幸運的寬帶用戶。因為他們成為了自家寬帶的真正主人,擁有更大的掌控權,可“提速1小時”,也可以“為游戲加速”,又或是“防止他人蹭網”“保護孩子上網”,每一個個性化服務和應用,在手機App上即可“隨叫隨到”。
這一切都得益于這60萬家庭安裝了與眾不同的SDN網關,而這種由“軟件定義網絡”技術賦能的新型智能網關,可以讓用戶獲得更加靈活、優質的使用體驗,為運營商開拓極其廣闊的新業務藍海,并大大提升運營商在互聯網、通信服務生態中的地位。
SDN網關是由上海電信自主研發、中國電信獨家商用的下一代智能網絡產品,即便在全球運營商范圍內,該產品也保持技術領先。
SDN網關,電信獨此一家!
Part1:一個了不起的網關
SDN,是“軟件定義網絡”的英語單詞首字母縮寫,在云計算大數據時代,SDN網關就是通過軟件集中控制網絡編排方式,推動家庭網關的控制能力“上云”,從而降低對網關硬件的處理能力要求,同時實現業務的快速部署。
要起勢!
上海已有60萬用戶用上這種智能新型的SDN網關,根據集團計劃,全國范圍內,廣東、浙江、安徽、河北四省將加入推進SDN網關規模化商用行列,增加中國電信在寬帶市場的差異化競爭力。目前浙江省公司已經開始行動,率先在上海以外首個開啟SDN網關試點商用。
SDN網關項目得到時任集團總經理楊小偉、劉愛力,以及現任總經理柯瑞文、副總經理高同慶、劉桂清和科技委主任韋樂平等領導的積極支持。柯瑞文強調:“要擴大SDN家庭網關的試點范圍,強化對家庭終端設備的軟件開發和流量入口管控能力,支撐智慧家庭生態化發展。”高同慶則評價:“SDN網關實現了‘網絡價值可感知’,鼓舞我們更好地做好基于SDN網關的增值業務。”通信業專家、集團科技委主任韋樂平一直認為SDN是未來運營商技術發展和創新的關鍵之一,他對上海電信團隊自主研發SDN網關非常支持,多次鼓勵團隊盡快實現“SDN網關的規模化發展”。
公司總經理馬益民指出:“SDN網關項目,構建起軟件和系統架構的自主開發能力和可管可控的開放能力,成為其他運營商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自主研發芯片級解決方案
SDN網關被如此看重,究竟有何魅力?
SDN網關研發團隊領頭人、網發部掛職總經理助理夏俊告訴記者,過去電信網關產品核心由第三方廠商開發,標準和產品特性容易被競爭者復制,而且由于網關終端差異大,業務部署非常繁瑣,“需與每個廠商、每個版本適配,全網近百個版本,嚴重影響業務發展。”
上海電信自主研發的SDN網關產品,是一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與芯片直接對接融合的解決方案,核心模塊由上海電信自主研發,通過網關業務功能云化,充分發揮網關產品的靈活性和平臺價值,實現“一個版本、一次適配、全國通用”,提升業務更新速度,同時延長網關終端生命周期,降低裝維成本,不久的將來現有天翼網關只要通過軟件升級即可搖身一變成為更智能的SDN網關。
目前,SDN網關解決方案已獲得博通、MTK、海思等主流芯片廠商,以及烽火、中興、海信、百卓等網關廠商的支持,完全具備大規模商用的條件,并能夠完美兼容千兆光網、IPv6、WiFi Mesh組網等先進技術潮流。
對于裝維人員來說,SDN網關的安裝無需配置,自動上線,支持“即插即用”的快速安裝;對于網絡層來說,SDN網關可以激活CDN的海量服務能力,實現網絡流量的智能調度;對管理層來說,SDN網關通用性強,堪比互聯網產品,能更高效地實現對網絡、用戶和業務服務的平臺化一點管理;對業務運營人員來說,SDN網關二次技術開發難度小,采用“流表”開發,即可實現新業務的快速調配和上線、迭代;而對中國電信數億萬計的寬帶用戶來說,有了SDN網關,他們申請游戲加速、防蹭網、寶貝上網、上網加速等業務時,都可以做到手機App上“即開即用”,未來,SDN網關平臺上還將有能力承載更多創新業務支持智慧家庭。
“SDN網關是電信寬帶保存激增,提高用戶黏性的利器。”網絡發展部網絡規劃處副處長吳飛認為,“自主研發核心模塊讓SDN網關的根深深地扎在了電信的土壤里,并有條件依托這個平臺和基礎培育出互聯網式的廣闊生態。”吳飛舉例,如果某個省公司想出來一個好點子、好業務,就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在全國快速復制推廣,“就算一些微創新是小打小鬧,我們也要讓它‘鬧’起來,讓每個人的創新成本更低。”再比如寶貝上網業務,可以讓家長自主設定孩子上網的時間,包括手機上網的時間也能設定。
Part2:漫漫研發路
對于上海電信寬帶用戶來說,SDN網關是2018年初剛剛上線的新產品。而對于研發團隊來說,全新的開發領域、漫長的研發歷程、從實驗室到規模商用的一路坎坷,夏俊記得,直到2018年下半年完成千兆網關規模商用后,他和團隊心中才算踏踏實實蹦出了那個詞——“穩了!”
第一年,跑通芯片層
時間回到2015年8月,夏俊忽然接到時任上海NOC主任楊炳豐打來的電話,電話中只是問他,“有沒有興趣做一個網關”,并希望在新網關中引入SDN技術。
于是,楊炳豐、夏俊、周學明、廖江等迅速進行了小范圍討論,大家一致覺得,SDN的方向可行,但能不能做成誰也不知道。
說干就干,沒有啟動會的聲勢、沒有誓師的豪言,SDN網關核心團隊開始走上了漫長的研發之路。所有團隊成員從零開始,學習SDN技術資料,從兄弟公司借調技術人才,并于2016年1月在PC機上實現了SDN網關的原型驗證。
雖然從PC機上的軟件到萬千用戶家中的商用網關,其中依然阻隔著千山萬水,但研發團隊大膽地將矛頭指向了網關最核心的芯片層。在與芯片公司技術交流過程中,對方公司的工程師對SDN網關的想法紛紛表示,“聽也沒聽說過”,而大型芯片公司也沒有意愿支持運營商開發這種全新的產品。
好在,芯片公司聯發科(MTK)表示愿意支持上海電信試一試。2016年5月,夏俊團隊終于拿到了MTK的開發套件,并與MTK南京研發中心合作,進行芯片級的軟件調試。3個月后,好消息傳來,MTK芯片上跑通了! 隨后,芯片研發遍布全球的博通芯片也跟上了,為了解決SDN底層問題,夏俊團隊與博通國內技術團隊反復研究,關鍵問題上還得到了博通以色列研發團隊的支持。之后,產業鏈上的其他芯片公司包括海思、中興微電子、Realtek等都開始跟進。與海思芯片的對接,夏俊團隊僅用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
第二年,啃“產品化”的硬骨頭
與網關軟件核心研發相輔相成,SDN控制器平臺于2016年搭建起來,這是SDN網關的云資源平臺,對SDN的規模化商用極其重要。
2016年下半年,研發團隊開始向著商用目標和產品化邁進。“這個過程中,開發量很大,很多問題都是從來沒遇到過的。芯片公司幫不了我們,平臺研發伙伴也幫不了我們,我們的研發進度緩慢,必須一塊骨頭一塊骨頭啃。”夏俊回憶,那時是團隊研發的“黑暗期”,但也正是這個階段的積累,最終形成了最核心、最差異化的技術競爭力,這也是競爭者難以超越的地方。
第三年,規模商用
2018年春天,百兆級SDN網關產品完成開發,開始量產,上海電信用戶開始安裝第一批試商用SDN網關。很快,用戶規模悄然上升至2萬,與此同時,實驗室里遇不到的各種情況,一些萬分之一、數十萬分之一概率的問題開始出現。
四五月間,研發團隊身上承載著巨大的壓力。就拿上海NOC來說,SDN網關上線前,每天只有為數不多的問題協調單,上線后,單子飛漲四五倍,上海NOC一下子有些“hold不住”了。
那段時間,研發團隊常常需要深入一線,向徐珺、周紀東等裝維專家取經,從實驗室來到用戶家中實地測試;同時,面對芯片端的bug,團隊又要與芯片廠商遠在歐洲的技術專家開電話會議,與芯片公司商討軟件升級;有時,團隊遇上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卻發現是由網關廠商設計上的瑕疵造成的。那時,SDN網關的版本不停快速迭代,讓網運部的同事都感到驚訝。
“那個非常時期,我們和裝維人員有個群,一有問題,他們可以現場直接反饋給我們,而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這些五花八門的問題。”夏俊說。
2018年7月之后,雖然SDN網關版本依然在不停升級,但夏俊和小伙伴們心中有了底,對自己開發設計的SDN網關產品的大規模商用和全國推廣都有了足夠的信心和技術、市場驗證。
“今年,我們還會推出很有殺傷力的新功能。”夏俊信心滿滿地說,SDN網關的設計思路與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很像,“就是為了讓用戶感受到咱們電信的產品和服務,為了構建電信自己的生態圈。”
目前,網關SDN化、網關及控制器平臺核心業務安全等關鍵技術已經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可以說在SDN網關技術生態上深深地打上了上海電信的烙印,這代表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