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漕河涇科創中心的第一個驚喜,是上網專線資費少了近一半。”2018年7月,上海秉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從松江搬到漕河涇,炎炎夏日中,秉匠科技總經理夏先生感受到上海電信送來的陣陣降費“清風”。
僅僅半年后,在12月凜冽的寒風中,上海電信客戶經理又為他帶來第二個“沒想到”——免費提速,原來50M的互聯網專線(上下行),一夜之間網速翻倍,上下行100M并行,對于“客戶體驗是第一位”的創業公司而言,這無疑是冬天里的“一股暖流”。
時針進入2019年,隨著上海電信即將推出更多面向中小企業提速降費的舉措,秉匠科技還將在接下來的時光里收到更多“小確幸”,而像它一樣,被上海電信“提速降費紅包”實實在在砸中的中小企業專線用戶,全上海有十幾萬家。
以前:上網“特供”領導
現在:兩條專線隨便用
秉匠科技的30多名員工和客戶是幸福的,作為一家提供三維(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統)圖形引擎及可視化管理平臺服務的創業公司,最頭疼的問題便是大容量文件的傳輸。以前夏先生在一家研究院工作,由于帶寬不給力,1000多人只能分級上網,確保“關鍵人物”網速,次關鍵人物只能上白名單網站,其他人上班時間就和網絡說“拜拜”了。
夏先生自己創業之后下決心,一定要保證員工和客戶的上網體驗,尤其是因為秉匠科技的產品和服務都是3D化的,如果沒有穩定帶寬的網絡保證傳輸質量,客戶根本沒辦法遠程使用,“比如客戶在他們辦公室訪問一個200G的文件,先看到A樓的3D實景圖,然后鼠標一點,B樓的3D圖馬上就要看到,一旦中間渲染和等待時間過長,客戶體驗就會很差。”
漕河涇辦公室啟用之前,秉匠科技先試用了幾條不同運營商的專線做測試,結果發現,電信的專線最為穩定,“同樣用50M的專線訪問10G文件,電信寬帶網速波動幅度較小,能達到80%以上,非電信寬帶雖然峰值也能達到,但不夠穩定,與電信專線的速率有10%-20%的差距。”
更大的驚喜是價格。2018年5月,上海電信啟動了當年第一波中小企業寬帶降費,50M互聯網專線的價格從原先的每月4388元降到3388元,如果年付只有33880元,等于減免2個月費用。由于漕河涇科創中心屬于中國電信集團的雙創基地,從2019年1月起,所有新增的專線用戶均在原套餐基礎上再享受8折優惠,七七八八算下來,同樣的網速,每月價格幾乎只有原來的6折。
2018年12月初,客戶經理又帶去“好消息”,老用戶網速免費升速至100M,這讓業務量逐漸上升的夏先生喜出望外,他馬上又申請了一條50M專線給公司內部測試使用,而網速更快的“老專線”則全部用于客戶遠端登錄,“最好的體驗要給到客戶。”
以前:公司和家里帶寬差5倍
現在:500M成標配 下一站千兆
秉匠科技在2018年的故事只是數十萬上海電信企業用戶的一個小小縮影。在近幾年對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各項優化中,電信運營商的提速降費一直是“硬核措施”,最給力也最受企業歡迎。
近幾年來,上海電信共實施了8次寬帶提速和5次專線提速,中小企業寬帶平均速率達到50M以上,并將在2019年內持續提速。加上2018年下半年的免費提速,截至去年底,上海近30萬的中小企業(包括旺鋪寬帶和各類專線用戶)網速翻倍。
其中,全市10萬家中小企業商務專線100M成為標配,原100M用戶升速至200M,新用戶則享受年付83折,兩年付7折的優惠,較月付用戶每月資費下降31.5%;面向有特定需求行業客戶的互聯網專線,資費也全線下調,除了普遍免費升速至50M(上下行一致)外,50M專線較原套餐價格降低23%,100M專線降低14%,兩年付用戶更可享受第二年6折的優惠,資費最高下調30%,部分區域特定企業降幅近四成,旺鋪寬帶百兆資費下降26%。
2018年12月27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明確提出,2019年將繼續做好中小企業的精準降費, 作為中國電信運營商中的“老大哥”,新一年的提速降費工作也早已提上日程。
“春節后,上海電信的商務專線將實行新一輪免費提速,下行的普遍速率將提升至500M(上行100M或200M)”,政企部相關人士向記者確認,2月1日開始,新商務專線套餐將正式推出,下行都是500M,上行分為100M和200M兩種,資費則保持不變,老用戶無需做任何動作,后臺直接升速。
“為什么企業的專線帶寬和消費市場的速率差那么多呢?價格差距更是有好幾倍?”一直以來,企業用戶中都有這樣的疑問。的確,當上海居民家里的寬帶普遍都在向千兆進軍時,企業的寬帶套餐最高也只到200M(特殊用戶除外)。
“這是因為企業專線直接與骨干網相連,出城域網的速度更快,服務響應時間也都更有保障,而且提供的功能也不同。”政企部人士介紹,相較家庭寬帶,企業寬帶的上行速率更高,光纖入樓改造難度更大,不過,隨著企業級千兆通信設備產業鏈逐漸成熟,目前上海電信正在對整個骨干網和局端進行設備更換和調試,預計今年下半年企業客戶也可以享受千兆超高速專線寬帶。
除了享受降費的優惠外,購買互聯網專線的企業用戶還有很多免費福利,比如,一年36次免費上門的電腦維修服務,包含對各類桌面設備,PC、筆記本電腦、打印機、小型網絡設備的技術支持,或者6個Office 365商業高級版賬號。整個服務流程更是有“當當快”的保障,只要是上海電信資源覆蓋的樓宇和園區,16點前申請,寬帶當日裝;16點前報障,寬帶當日修;樓宇、園區從5×8小時服務升級至7×24小時不間斷服務,并提供一對一的專屬VIP客戶經理。
以前:寬帶是“壓艙石”
現在:向“云”“服務”要收入
政企收入是企業的壓艙石,對電信運營商而言,提速降費事實上是在倒逼企業轉型,改變收入結構,向綜合智能信息服務要收入。
2016年起,為順應智能化時代發展,中國電信全面推進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并啟動了CTNet 2025網絡重構計劃。根據規劃,到2020年將實現云網協同能力規模提供,基礎設施云化部署,2025年實現全網智能、集約、開放。
如今,網絡重構成果已初步顯現,在此基礎上,一系列綜合智能信息服務云服務被推出。
“下個月的新聞發布會,我們會試試這個智能提速的服務。”夏先生告訴記者,上海電信推出了一項靈活、便捷、自助、低成本、動態的智能隨選網絡服務——“互聯網專線動態提速”,互聯網專線用戶在原付費帶寬的基礎上,每月有兩天可以自主選擇臨時加速,最高網速可到200M,這有點類似信用卡的“臨時提額”功能,當企業有突發性的高帶寬需求時,可以迅速將50M或者100M的網速臨時加速到200M,而且是免費的。
“上云”也是夏先生下一步重點考慮的方向。近幾年來,成本低、部署快的云服務逐漸被中小企業接受。2017年6月上海電信正式啟動了“企業上云計劃”,為企業提供云主機、云存儲、云災備、云桌面、專屬云、混合云、CDN等全線云產品。其中,CLSN方案(CLoud Service Node云服務節點)是為用戶提供屬地化、定制化、一體化的ICT2.0服務,一家中小企業使用CLSN服務可節省企業IT信息化成本近80%。目前,上海電信CLSN服務已覆蓋全市,為雙創園區以及各類中小企業提供智能云服務業務。
不過,這些云產品大多是以獨立產品解決方案的形態出現,今年更多低價的云服務將被“嵌”入到專線寬帶套餐內,比如基于人臉識別提供考勤、簽到、迎賓、訪客記錄等云服務的“云前臺”,提供隨時隨地的文檔存儲、協作、溝通、分享、移動辦公、工作流程等服務的“云協作”等,通過業務和寬帶服務的融合,將為企業降低更多IT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