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煜軍和松江局的感情,打從大學畢業時算起,已經細數了24年光陰。他作為一名黨員,也在時光荏苒中踐行了14年的使命。作為現任松江局維護中心主任,他總記得曾經聽一位老黨員說過:“黨員不需要在胸前掛個牌子說‘我是黨員’,關鍵要能讓群眾看得出這個人是黨員。”不刻意顯擺,只用心做事,才是真正的黨員。
在松江局維護中心,陶煜軍從不認為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他始終堅持做個有心人,相信只有這樣,當機會來的時候才能將它牢牢抓住,讓再難啃的難題也能得到一個完美的收官。
背靠聯合黨支部的“戰斗堡壘”
在人員配置上,松江局維護中心屬于比較“單薄”的。“我們自有員工的數量在全公司是倒數第二的,所以也沒有單獨成立一個支部,而是和客響聯合成立了黨支部,命名為網絡聯合支部。”陶煜軍覺得,這樣“不分彼此”地將黨員聯動起來,可以更好地發揮“戰斗堡壘”的力量,提升后端的工作效率,聯合黨支部里總共有25位黨員,包括維護中心的12名黨員,陶煜軍說:“分開的話就沒有這個優勢。”
針對光網和移動兩大業務,聯合支部由骨干帶頭分別成立了攻堅隊,攻堅隊之下又根據線路整治、千兆割接等細分任務設立了專項小團隊。光接入網布線規范達標(線路專業)整治工作是2017年集團重點工作之一,陶煜軍作為光網攻堅隊的負責人,帶領部門員工對光接入網傳輸線路和小區光皮線開展了總量20%的線路專業整治工作。最終在2017年12月15日前保質保量完成200個小區、500個光交箱的整治目標。
“線路整治是個一舉三得的過程。”陶煜軍自豪地說,規范小區線路不僅強化了電信這支“光網正規軍”的地位,提升了線路質量,還能借此機會進行資源排摸,避免電信光交箱里的配線資源被侵占。
為了落實機房線路整治,陶煜軍和攻堅隊都在本職工作之余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時值2017年第四季度,原本手上的任務就到了沖刺的階段,攻堅隊的黨員和技術骨干們沒少在機房吃晚飯、過周末。令陶煜軍頗為感動的是,除了核心成員在機房里埋頭苦干,對線路整治不甚精通的黨員也“主動請纓”。例如動力組班長陳惠民,雖然和光網的整治沒有太大關系,但因為機房工作涉及到動力電源,他也花了好幾天在現場陪同攻堅隊進行排摸,以防整治過程中在布線上需要動力組幫忙。陶煜軍對此稱贊道:“這不光體現了黨員的熱心,也為他們提供了學習其他專業的機會。”
從“沒法做”到“提前完工”
與小區里的線路整治比起來,傳輸機房的整治工作簡直“如履薄冰”,因為設備更加集中,走線架移動難度高,稍有不慎,哪怕一根光纖的故障都會影響幾千家用戶的正常通信。以試點的九亭機房為例,陶煜軍回憶道:“施工隊來整治的時候,花了兩三個禮拜才完成了一小部分。”機房深受跳線混亂所擾,現場混亂的景象令施工隊望而卻步,甚至還在臨走前拋下了“沒法做”的“預言”。
陶煜軍坦言,這是第一次在機房進行線路整治,根本沒有先例可以參考,所以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為此,攻堅隊決定先選取對用戶影響較小的ODF(光纖配線架)進行試驗,等梳理出有效的整治方法后再推廣到整個機房。就這樣,黨員和技術骨干們在現場一根根纖地展開排摸,仔細核對系統資源,估算有多少無用的廢纖,再如何拆設備、建線槽。
最后在陶煜軍等人的集思廣益下,形成了“光接入網整治ODF五步操作法”。按照這個精心打磨的方法論,他們僅花了22天就完成了九亭機房的線路整治,比預想的兩三個月工期大大超前了。
“究其根本,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專業知識的底蘊和實地排摸的用心,這才給了我們站得住腳的軟實力。”陶煜軍總結道,九亭傳輸機房整治的經驗與五步操作法的形成不但為今年城廂、大樓、新城等兄弟分局傳輸機房整治工作提供了借鑒,還申報了公司2017年的創新獎評選。當項目獲得創新鼓勵獎時,現場評委也不忘贊賞地表示:“挺會動腦筋的!”
出色的工作方法在其他項目上同樣屢見不鮮,比如2017年重點項目千兆割接。盡管曾面臨過城域網和10G-EPON工程建設跟不上割接進度的難題,可年末松江局依然實現了111.54%的千兆割接完成率,千兆割接小區數百個,千兆覆蓋率喜人。“原來只是為一臺設備割接,經過研究后,我們發現可以針對一整個機架進行批量割接,這樣就很好地提升了效率。對于哪些設備可以歸并起來操作,怎樣安排更加合理,團隊沒少花心思。”正因如此,松江局才能在年底超額完成任務,躋身公司排名前五。
吃盡閉門羹,也要跑現場
如果以為像陶煜軍這樣的后端維中人員只會藏在幕后,那就大錯特錯了。著眼網絡重構時,由于2017年納入退網目標的兩個系統設備組網結構復雜,退網難度系數大,陶煜軍牽頭成立了退網專項工作小組,建立了分局督導、施工隊長、維中管理員、分管領導四級支撐體系,逐級支撐解決退網疑難問題。然而在陶煜軍看來,最難的地方還在于協調用戶。
“有的用戶不想改變使用習慣,或者對新設備不了解,以為光網會中斷。”于是他們就成了老設備上遲遲割接不下來的“骨頭”用戶,因為“難啃”,所以陶煜軍必須借助分局、客戶經理及后端工程師的力量反復溝通、詳細規劃,制定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個性化退網方案。“不被用戶理解,吃閉門羹、挨罵是常有的事,有時候要跑五六次才能說服用戶退網。”但親赴一線所吃的苦到底是有回報的。在2017年9月27日,松江局成為公司第二個全面完成TDM退網工作的全光網區局,令延續長達五六年的退網工作得以完美收官。
面對部分C網小區內信號覆蓋差的“頑疾”,陶煜軍也親自帶隊走訪了昆崗、佘山、新城、城廂等分局,在小區中心位置進行現場測試,解剖用戶投訴上升的根源。“找移互部專家分析后,第一反應就是加站,但如果在小區內設鐵塔,勢必會引起用戶的反感。如果使用偽裝天線,造價又太高。”關于如何因地制宜地解決小區的弱覆蓋問題,陶煜軍率先提及了“站在美麗家園肩膀”上的泰晤士小鎮。走進小區,看到美麗家園的攝像頭,頓時啟發了他們利用攝像頭所在的桿子來安裝小基站。經過小站的洗禮后,泰晤士小鎮的信號和下載速率果然一舉告別了先前的落后地位,開始強勢反超。
在陶煜軍的帶領下,技術攻關團隊的“靈感”層出不窮,針對不同的小區,通過天線微調、新增宏站的方式同樣能攻破信號不穩定的難關。在采用了小站的城廂興日家園小區里,RRU可用率平均達到99.95%,多個月份甚至達到100%,名列公司第一。盡管陶煜軍已經補過這么多短板,可如果要向他取經的話,這位老黨員也許還是會說這么一句“老氣橫秋”的答案:“做個有心人。走進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就能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