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310多名大學畢業(yè)生加入上海電信大家庭,實現(xiàn)從學生到社會人的完整蛻變。這些新同事經歷了上海電信與自我之間的雙向選擇,通過重重考驗才相聚在這里。在7月28日至8月8日的新員工訓練營里,學員們與電信公司從初識走向相知,對于他們來說,未來面臨著機遇與挑戰(zhàn)。“我早已做好了準備。”他們如是回答。
比想象中更年輕的上海電信
提起上海電信,每個大學生腦海中都會浮現(xiàn)出一個熟悉的場景。畢業(yè)于東華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yè)的楊逸凡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走進大學校園時,陳列在校園道路兩邊的電信手機卡、寬帶網套餐業(yè)務推廣攤位以及各式各樣的宣傳單、廣告條幅,讓楊逸凡“初識”電信。
楊逸凡告訴記者:“電信一直和大學生走得特別近。在我眼里,它既高端大氣,又十分接地氣。”在新員工訓練營,楊逸凡找到了在校時學生會的感覺。曾擔任校學生會主席的楊逸凡,在訓練營中擔任排長職務,負責統(tǒng)籌訓練營排委、班委的管理,這也使楊逸凡感覺很熟悉。
1993年出生的周昕鈺,碩士畢業(yè)于同濟大學海洋科學專業(yè)。與她同一時間進入公司的大多是生于95、96年的本科畢業(yè)生,這讓周昕鈺在報到第一天就直呼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好年輕。進入上海電信前,周昕鈺曾與在電信工作的朋友有所交流,聽聞電信公司非常注重年輕人的發(fā)展。事實上,周昕鈺在報到當天便發(fā)現(xiàn),接待自己的人力資源部老師都很年輕,自己與他們在相處過程中更像是前輩與后輩,而非上級與下級的關系。
不僅是人際環(huán)境,畢業(yè)于中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魯景華發(fā)現(xiàn),自己接觸到的每一位訓練營老師,對新知識心懷虔誠,毫不懈怠。這種沒有人停滯在原地的學習氛圍,使得魯景華深受鼓舞。
做好了重新開始的準備
面對自己所不熟悉的通信領域,周昕鈺一年前就做好了對自己所學專業(yè)“歸零”的打算。事實上,周昕鈺所在的海洋科學專業(yè)是一門與石油密切相關的專業(yè),而轉身選擇進入上海電信,是周昕鈺在不同行業(yè)、不同企業(yè)間徘徊探索,最終敲定的選擇。
在周昕鈺眼中,通信行業(yè)是一個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正在面臨巨大轉型變動的朝陽產業(yè)。她了解無論是電話、寬帶,還是微信、微博這些耳熟能詳的互聯(lián)網工具,都需要嫁接在通信底層服務的基礎上,電信公司作為上海通信市場占有率最大的運營商,當仁不讓是自己的第一選擇。但周昕鈺也明白,轉行對自己意味著顛覆既往專業(yè)的巨大挑戰(zhàn)。
“換一個行業(yè)其實就不如本科生了,跟他們相比我才是新人。”周昕鈺坦言,她也做好了從基層最前端工作開始做起的準備。訓練營結營后,周昕鈺將進入浦東局。她也聽聞一線工作非常辛苦,也有人因此而離職,周昕鈺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把基礎的事情做好。
深有同感的還有即將進入到CRM重構項目組的魯景華,這是電信公司的一項重點工作。魯景華能感受到壓力,但他更愿意視其為一種動力,他相信作為新員工,做得越多,學到的東西也越多。魯景華希望在未來一兩年里,能夠把業(yè)務流程和IT技術都學會,他希望能成為既熟悉業(yè)務,又擅長IT的雙面型人才。
正式工作前的第一次完美協(xié)作
在新員工訓練營的結營儀式上,有一場文藝匯演,這不僅是一場個人風采展示,更是這些即將進入各個部門員工的第一次集體合作。每個人都為這場匯演貢獻出力所能及的心智與才華。
覃昱瑄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是訓練營期間的文體委員。盡管理工科出身的覃昱瑄第一眼給人嬌小內斂的小女生印象,但她格外擅長與人合作,承擔了訓練營結營匯演的統(tǒng)籌安排工作。白天大家需要上課,在傳道授業(yè)和字里行間全面了解電信公司,到了晚上,覃昱瑄就組織大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才華,共同準備文藝演出。覃昱瑄也第一次在工作中收獲到作為組織者的滿滿成就感,原本不愿意與微電子器械打交道的覃昱瑄,在人力資源同事的觀察和引薦下,將在培訓營結束后進入到渠道部,從事自己真正擅長的統(tǒng)籌協(xié)調工作。
積極參與到這場匯演組織工作中的還有楊逸凡,作為排長,他需要處理瑣碎的傳達工作,包括整合大家的節(jié)目單、處理彩排中的細節(jié)工作。而事實上,參與訓練營活動的每一位電信員工,都深入參與到這場演出的組織策劃中來。覃昱瑄同時也發(fā)現(xiàn),盡管電信公司是一個老牌大型國企,但是這個百年企業(yè)發(fā)展至今,員工依然充滿著創(chuàng)造力。一方面是新同事的積極參與,另一方面是老前輩的放手執(zhí)行,公司給新員工極大的自主創(chuàng)作權,在表演的形式和內容上不加約束,讓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