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區800多個小區日前全部實現千兆寬帶覆蓋,長寧區成為上海市第一個千兆全覆蓋的行政區,西區局在千兆光網建設中開創的“西區模式”初現成效。
■記者孫妍
首建千兆行政區
去年,上海電信啟動了千兆寬帶規模商用,并提出到2018年實現千兆光網全覆蓋,使上海成為“千兆第一城”。西區局一馬當先,在上海建成了首個千兆全覆蓋行政區。這得益于西區局推行的創新、執行、協同三位一體模式。
西區局與長寧區政府長期以來保持著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今年3月,長寧區政府與上海電信簽訂了《關于共同推進長寧區“互聯網+”合作備忘錄》,在這個長寧區建設“國際精品城區”的藍圖中明確提到,2017年底在長寧區率先實現千兆全覆蓋,確保長寧區在千兆光網覆蓋上走在全市領先位置。
長寧行政區涉及到長寧、靜安、虹橋三個分局,如何避免重復割接,集中資源攻破難關?早在年初,西區局就多次與客響討論資源建設策略,制定了《西區局光網資源新建擴容使用PON口的優先規則》,從4月1日開始執行,確保工程規劃建設始終以長寧區為優先。
首創“西區模式”
由于要攻下城域網建設和IT系統開發兩道難關,割接工程從5月才正式開始。時間緊,任務重,西區局維護中心摸著石頭過河,創造出了一套“西區模式”。
“西區模式”最為創新之處在于,從設計、建設到割接都進行了科學統籌規劃。一些區局都碰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雖然新建了不少設備,但建設的位置與該區域的用戶需求量不一定匹配。造成這個問題的客觀原因是機房沒有足夠的空間或資源,但主觀原因是沒有做好前期的客戶數據分析。
西區局一開始便兼顧了前端的發展需要,一改以機架為最小單位來割接的傳統思路,而是以小區為最小單元,制定了割接優先級,將長寧行政區內的小區排在首位。
“西區模式”的執行力主要體現在數據核對這一環。作為唯一一家從網管上核對割接數據的區局,西區局一直堅持將用戶感知度、障礙率控制放在首位。于是,他們主動聯系廠商摸清批量導出數據的方法、數據核對值,并利用EXCEL函數工具提升核對效率。從源頭上擊碎障礙,有效減輕了障礙處理量和投訴量,這也得到了上海NOC網絡數據中心的認可。
雖然增加了核對網管數據這一環,但西區局根據實際情況簡化了前期數據核查,3位專職員工和幾位兼職員工錯峰核對數據,流程反倒從原來的10天縮短到7天,同時降低了人工成本。
“西區模式”的協同作戰在施工建設時體現得淋漓盡致。以往工程緊張時,維護中心往往會要求施工隊加派人手,但西區局做好統籌規劃,壓縮數據核對時長,給施工隊更多預放纖的時間。同時,施工隊長期派駐一位負責人在維護中心,以便及時溝通割接施工時存在的問題。
如此復雜的模式,如此漫長的摸索,在西區局濃縮成短短21條建議和一本《割接操作規范》。如今,通過這本《割接操作規范》的“西區模式”已經開始向其他區局復制。
運籌帷幄,科學規劃;動態執行,巧對數據;合理安排,協同作戰?!拔鲄^模式”中,創新力、執行力和協同力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對割接工作來說,“沒有事故就是最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