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崇明局的范燁一直守著向化營業廳。從一名普通的營業員,到精通業務的廳經理,她默默無聞地帶領著一個四級營業廳成了崇明局專營渠道的領頭羊。鮮花與掌聲的背后,范燁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有幾個數字可以窺見一二。
■記者孫妍
電腦里躺著上千條用戶寬帶待裝數據
今年8月,范燁帶領的向化廳登上了《上海電信》報,在第三季度的“百團大戰”中,向化營業廳連續十一周獲得郊區組門店的第一名,為崇明局在專營戰區拿下了“常勝將軍”的旗號。
記者:你在“百團大戰”實行了什么戰術,讓門店保持不敗的紀錄?
范燁:單寬轉融合套餐是今年重點要攻下的堡壘,我們在晨會上、微信群上反復修改話術,摸索出了一套營銷方案。例如,我們做了一張“比算表”,單寬帶套餐每月花多少錢、異網手機每月花多少錢、有沒有IPTV等,一一羅列出來。再看轉成融合套餐后,每月可以為用戶節省多少通信支出。一般用戶聽我們算完這筆賬,就會有所心動。
如果實在不為所動,我們就給用戶一份《知情同意書》,上面羅列了所有優惠活動,詢問用戶是否愿意放棄這些權益。簽字時,很多用戶都會動搖,這就是“攻心術”吧。
記者:除了外呼勤快些、話術重視些以外,你是不是還留了一手?
范燁:從5年前開始,我就開始留心記錄用戶的需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數據庫。光是用戶寬帶待裝信息冊,就多達上千條數據,還包括用戶需要改套餐、需要流量、需要免費IPTV等,根據需求來進行分類。
堅持客戶數據分類分級、一戶一案精準營銷、長期服務后,我比用戶自己還了解他們的需求,不斷更新的數據庫,為我們換來了30%以上的外呼轉化率。
連夜包了500多個粽子
能夠成為“百團大戰”中的“常勝將軍”,并非偶然。近年來,不論是日常營銷,還是專項競賽,向化營業廳始終穩居前三。2017年是銷售壓力空前的一年,尤其進入不限流量時代之后,業務內容、受理工具、銷售方法不斷迭代。但對營業員來說,得用戶者得市場,機會總是偏愛有心人。
記者:你在向化營業廳待了13年,有沒有哪個特殊的時間點讓你記憶猶新?
范燁:今年5月28日,我們向化營業廳裝修后重新開業,這次裝修的力度很大,把以前高高的柜臺打掉,變成全開放式的,不再拒人以千里之外。我們還在每個營業員身上貼了二維碼,掃一掃就可以送流量,場面十分熱鬧。當時正好是端午節,我們就想送粽子給忠實用戶。買來的粽子比不上自己包的有心意,于是,所有營業員發動家里的媽媽們,前一天開始浸粽葉、泡糯米,連夜包了500多個粽子,在家里煮好。晚上外呼告知用戶有開業活動,第二天清晨,每人抱了100多個粽子來營業廳裝盒子。
記者:親手包的粽子立了不少功吧?
范燁:的確,在開業那天,我們送忠實用戶每人兩個粽子,當天的新增C網套餐是日均量的5倍。
跑遍15個村,加了幾百位用戶的微信
在范燁的微信通訊錄里,至少有幾百位好友都是用戶,她在朋友圈一發優惠活動,很多人都會來捧場,真是一呼百應。平時,范燁還會跟公客經理去村里精三掃,她幾乎跑遍了向化分局的15個村,和村民都混成了熟臉。
記者:十幾年如一日,你一直保持著跟工作談戀愛的狀態,有什么保鮮秘訣嗎?
范燁:營業員先要學會和用戶交朋友,很多人氣沖沖來找我算賬,和和氣氣地跟我成為了朋友。4年前,有一位老人家就火氣很大地來質問我們,為什么電信亂收費?查看賬單后,我發現他的流量用超了,還加訂了增值業務。仔細詢問下才得知,這個手機是給家里小孩用的。我沒有過多地解釋,加了他微信,然后一條條教他操作,怎么關注微信公眾號查流量、怎么將短信通知截屏發給我。自此之后,他碰到什么問題,都在微信上直接找我,到現在還會為我推薦用戶,我們倆就這樣成了忘年交。
記者:怎么保持團隊的執行力?
范燁:我進營業廳的時間最早,其他同事都是我一手帶出來的,大多是相處了5~8年的老同事了。我每個月會給大家組織一次聚餐,工作上有什么困難、思想上有什么負擔,沒有什么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畢竟每天跟同事相處的時間比家人還長。
記者:營業員是個壓力很大的崗位,你愿意繼續當營業員,還是想換一個工種?
范燁:上班是一件輕松的事,再做個15年吧,如果干得動,就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