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終于有了自己的“網紅”互聯網手機卡——米粉卡。自從5月上旬中國電信與小米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并透露要推出“米粉卡”后,“米粉卡”就成了網絡熱詞,讓不少用戶望眼欲穿。6月6日“米粉卡”正式開售后,讓人們見識到“網紅”互聯網手機卡的真實魅力。公司電渠中心負責此次“米粉卡”的落地銷售工作,大熱的市場銷售行情給團隊帶來了喜悅,也帶來了巨大壓力。不過在團隊內部的緊密配合和公司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撐下,這次“米粉卡”的銷售表現讓人滿意。
出乎意料地大熱
“雖然我們之前就預期到‘米粉卡’的銷量會很高,不過實際銷售的火熱行情還是出乎我們的意料。”電渠中心湯惠莉說道,她牽頭負責米粉卡在上海的落地銷售工作。這次米粉卡的銷售工作由集團公司電渠部門統一負責,不過受理、寫卡、物流等這些環節落地各省公司。
為了做好米粉卡的銷售工作,電渠中心在5月上旬就啟動了米粉卡的內測以及物料儲備等工作。“按照我們當時的預判,米粉卡銷售肯定會很熱,首日的銷量大概是平時銷量的10倍左右。”湯惠莉表示。不過當公司電渠中心和集團相關部門溝通的時候,還是將首日可能產生的訂單數量在平日銷量10倍的基礎上,又向上提升了一個檔次。
即使如此,大家還是“失算”了。6月6日零點開始,米粉卡正式通過小米商城App上線銷售,當天上午,接到的訂單數量就達到了平時每天銷量的10倍左右。最終,米粉卡上市銷售首日,接到的訂單數量達到平日水平的20倍左右。到了第二天,收到的訂單數量仍然非常多。“這次小米和電信都非常重視,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可以說,米粉卡的銷售十分火爆”。湯惠莉說道。
關鍵時刻扛得住
超乎預期的火熱銷售行情,讓大家感到很高興,但是巨大的壓力也隨之而來。
實際上,米粉卡首銷當日就發生了狀況,因為訂單數量太大,集團公司的受理系統當天上午無法正常工作。面對著在迅速增加的訂單數量,大家只能是干焦急。當天下午,系統終于恢復正常,團隊成員趕緊行動起來,有的人負責寫卡,有的人則負責包貨,將寫完的卡和相應的物料裝進快遞袋內。“而且,要仔細檢查每張卡和用戶姓名、地址信息是否匹配,必須保證百分之百正確,不能有一個差錯,否則會導致后續一連串的差錯發生。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收到一起用戶收錯卡的投訴。”負責處理米粉卡訂單的訂單組組長賀惠琴表示。
首銷當天,大家一直忙碌到深夜,第二天因為訂單數量更多,大家也是加班到很晚。
看到米粉卡首日銷售如此火爆,集團電渠部門擔心省公司無法及時處理訂單,所以特地關照,如果沒有能力承接,可以將7日零點之后所有的訂單交給集團來受理。
“但我們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做到的,不要給集團添加負擔。”湯惠莉表示。事實上,大家的確是有能力完成任務,在7日晚上9點之前,將當天下午4點之前產生的所有訂單處理完畢,安然渡過“洪峰期”。在這以后,大家也都在按照集團的要求,當天處理完下午4點之前產生的所有訂單。
重壓之下還干得漂亮,這是電渠中心內部團隊緊密配合,也是公司各部門齊心協力的結果。“市場部配置了豐富的碼號資源,卡中心提供了系統寫卡資源和實物卡資源,IT部門也在加班保證系統通暢。”湯惠莉表示。
連快遞小哥都“累癱”了
“我給我們這個團隊取了個名字叫‘臂力驚人組合’”,賀惠琴笑著說道。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原因是訂單量太大,大家要頻繁地搬各種物料,比如說快遞件信封,雖然一個不重,但是裝了200個信封的箱子卻是頗有份量,團隊中的女同事同樣要干這樣的“體力活”。
累的不僅是電渠中心的人員,實際上快遞小哥也“累癱”了。電渠中心發出的快件由對應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上門來攬收,米粉卡上市銷售后,快件數量比平時增加了二十多倍,快遞員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在電渠辦公室和快遞公司之間奔波,將裝好的快件送到站點發送出去,回來也不“空車”,要將快遞件信封一箱箱搬過來。最忙的那幾天,快遞小哥就常駐在電渠中心的辦公室成為“編外人員”,賀惠琴剛剛將米粉卡和物料裝進快遞信封內,快遞小哥趕緊就拿過去掃描錄入快遞系統。
按照正常流程,快遞公司每天下午5點就停止攬件,但是為了確保當天申請的訂單用戶能在第二天就拿到米粉卡,經過溝通快遞公司開辟了綠色通道,將攬件時間延長到晚上9點。
記者手記:在實戰中提升戰力
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的跨界合作,現在已經成為潮流大勢,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一次“米粉卡”的推出,是電信在打造互聯網手機卡方面的重磅行動,一方面打響了品牌、吸引了用戶,另一方面也鍛煉了隊伍。
這一次,公司電渠中心承擔了相當部分的“米粉卡”訂單,在全國的“米粉卡”銷售中名列前茅,這得益于團隊力量,能快速響應、行動到位,而且有很強的抗壓能力。今后,會有更多帶有電信基因的互聯網手機卡面市,經過這一次“米粉卡”實戰的鍛煉,相信大家會更有信心、能力面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