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中山南路保屯路,中區局在這里打響了公司在市區范圍拆除大對數主干銅纜的“第一槍”。這次拆除的是編號為31411電纜,是2400對主干銅纜線路,中區局2019年光改退銅工作由此邁出關鍵一步。這不僅是中區局第一條拆除的銅纜,也是市區局第一條拆除的銅纜,對市區的光進銅退工作具有特殊的意義。
市區局范圍內第一拆
8月2日上午9點,負責拆銅工作的現場施工人員、監理人員就已經到位。
“井下作業環境正常。”在完成窨井抽水、井下氣體環境監測后,施工人員匯報道。
“可以進行作業!”來到拆銅現場的網運部總經理李進宣布開始電纜拆除工作。
31411電纜全長3.5公里,是一條很長的主干電纜,需要進行分段拆除,這次是將保屯局站門口的一段數十米長的電纜率先進行拆除。
作業人員在窨井下將電纜剪斷,然后用鋼絲固定住,鋼絲另一端則綁在作業車輛上。在車輛的拉動下,電纜開始“爬出”井口,這一過程頗為危險,如果綁定電纜的鋼絲繩突然斷裂,那會給旁邊的作業人員帶來極大危險。大家都小心翼翼,作業人員使用了一款被稱為“月牙灣”的老式工具,將“月牙灣”墊在井口,電纜從上面經過就不容易被割傷受損。
經過大家的努力,這段通體黝黑、被埋于地下數十年的電纜被抽到了地面。它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在5G時代,將由更先進的光纖來接替銅纜,將信息通信發展推至更高水平。
銅纜歷史悠久帶來的“包袱”
在市區,因為銅纜業務發展早,因此拆銅時面臨的困難相對來說更大。對于位于市中心的中區局來說,尤其如此,因為這里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通信起源的地方,經歷了百年來通信事業的發展、變遷。
1882年,位于外灘7號的丹麥大北電話交換所正式開放通話,這是中國第一個人工電話交換所。1907年,南市電話局成立,這是上海第一個由中國政府官辦經營的電話局。之后,多個外商設立的電話交換所也在如今的中區局范圍設立。
解放后,上海市內電話局共16個電話局所,中區局占4個。而電纜的敷設與這些局站的設立是同步推進的,承載了電信業務的不斷更新換代。
銅纜業務使用歷史悠久,這是對往昔歲月的見證,但也帶來現實的挑戰。“中區銅纜建設比較早,很多管道都是以前的老管道,隨著市政建設、道路拓寬、光網建設等情況變化,后續在抽拔銅纜施工時,存在損傷管道、道路路面受損及影響網絡的風險。”中區局維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而且,因為銅纜建設比較早,鋪設在管道下方,上方還有大量的光纜線路,包括長途主干光纜,“所以拆除施工時,難度也比較大,要格外小心,千萬不能損害光纜。”
中區局地處市中心,拆銅施工時間被嚴格限制,“我們在道路施工前要向多個部門報批,得到批準之后,拆銅施工基本上都是在深夜凌晨時分進行的,尤其是在主要干道上。”
一次次上門一次次勸說
對于光改退銅工作而言,最大的困難其實不是在施工階段,而是在前期勸說用戶遷轉。
經過多年推動,31411電纜上大部分用戶都已經遷轉至光網上,但是在拆銅之前,仍有200位左右用戶在使用銅纜業務。為了讓這些用戶遷移至光網,中區局沒少花功夫,“我們一家一家地跑,上門去溝通,每家用戶都跑了好幾遍,宣傳光進銅退的意義,介紹同振順呼等業務,有的政企老產品則用新的產品來替代。”在這過程中,公司也給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撐,推動用戶簽轉。“最終用戶遷轉工作完成得還是比較成功的,為這次拆銅工作奠定了基礎。”中區局維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于中區局來說,這次拆除31411電纜只是開始。中區局局長魯嶸說,中區局銅纜業務起源早,歷史包袱沉重,退銅工作壓力一直很大,但是這項工作很有意義,后續還要加大退銅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