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博會的電信服務人員中,有一支“紅馬夾”隊伍,他們是公司的志愿者團隊。進博會前夕,公司組建了一支來自各個部門的213名志愿者團隊。進博會期間,有4名志愿者來到現場,不僅提供通信服務支撐,同時也會提供一些便民服務。志愿者們,看上去干的是一些“雜活”,卻發揮著重要的穿針引線作用。
自掏腰包幫外國用戶充值
公司的4名志愿者分布在國家會展中心東南西北4個廳的電信服務點內。北廳是唯一可以受理電信業務的服務點,因而也是最忙的一個服務點。開幕不久,北廳志愿者電渠中心的戚春林迎來了第一個服務對象——盧旺達展商Diego。Diego想要辦理一張上網卡,對于國外用戶,服務人員首先會確認他們的手機制式是否與電信卡匹配。為此,戚春林與電信工程師對Diego的手機進行了測試,果不其然,Diego的手機不支持使用電信卡。作為首次進行志愿服務的戚春林有點泄氣,她覺得自己沒有幫到Diego。但讓戚春林沒想的是,Diego提出了購買手機的請求,他解釋道,自己被戚春林的熱情接待和電信魔都卡的優惠套餐深深吸引。峰回路轉,戚春林為Diego激活了手機和上網卡,并幫助其注冊微信賬號。就在創建新微信賬號的最后一步時,戚春林卻被收不到手機驗證碼給難住了。原來,魔都卡中不包含贈送短信的內容,即便是用戶辦理了新卡,在沒有充值的情況下便無法收到短信。為了讓Diego盡快使用上微信,戚春林自掏腰包,為Diego充值了10元話費。
東廳志愿者NOC的李曉然則遇到了一件“趣事”。11月7日,兩位外國參展商來到東廳,李曉然用英文與對方交流后發現,他們只會用英文說“Yes”和“No”。根據前幾天的服務經驗,李曉然推斷他們可能需要某種物品。于是把他們帶到便民服務箱前,一一拿出充電器、充電寶、便簽紙等,但對方都回答“No”。借助翻譯軟件,李曉然嘗試用英語、法語、德語、日語等多種語言與他們交流,但對方都聽不懂。就在這時,他突然看見他們兩人頭上戴的花帽,很像新疆少數民族的服飾。李曉然靈機一動,邊用肢體語言比劃,便問“Are you beside Xinjiang?”(你們在新疆旁邊嗎?)聽到新疆兩個字,對方激動地連連點頭說“Yes”。聯想到新疆附近的國家可能會說俄語,李曉然再次借助手機上的翻譯軟件翻譯出的俄語,這才幫助他們解決了辦理電話卡的需求。
小小便民箱傳遞電信溫情
除了提供通信服務,志愿者們還專門配備了一個“萬能”的便民箱,里面有便簽本、體溫計、老花鏡、血壓計、針線等各種五花八門的物品。進博會第三天,一位俄羅斯參展商經過南廳服務點時,在便民服務箱前停留了許久。原來,這位俄羅斯友人平時經常需要測量自己的血壓,但進博會那幾天一直都沒有時間測血壓。南廳志愿者移互部的瞿艷萍將他帶到休息區,為其測量了血壓,好在一切正常,讓俄羅斯友人松了一口氣。
只要在場館,志愿服務就一刻也不曾停止。因為展館內人流較多,第一天,大家都錯過了午餐時間。為了讓服務點的工作人員及時吃到熱乎乎的飯菜,這些志愿者承擔起了各自服務點的排隊買飯工作。除此之外,為了配合組委會、公司各部門以及觀眾的需求,志愿者們每天都會多次往返于各個服務點之間,隨時提供各類支撐,西廳志愿者浦東局杜志豪為此連續幾天都“霸占”了無數好友微信步數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