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不僅是國內通信業,乃至在全球通信業發展歷程中,都是值得銘記的一天。
這一天,上海電信宣布完成“千兆光網”建設計劃,千兆能力覆蓋用戶規模達到千萬級。這一天,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有了新的代名詞,“千兆第一城”!
2016年10月,在正式啟動千兆寬帶規模推廣計劃之時,上海電信向外界許下了“小目標”:三年內實現全城千兆。如今,只用了兩年多時間,這一目標就已達成。
上海電信又一次領先,刷新的不僅是上海的速度,也是世界的速度。又一次領先,是因為公司以前瞻性引領寬帶發展,前后端人員辛勤付出不斷攻克難關,讓“千兆第一城”從計劃書中方案變成了眼前的現實。
早早邁出步伐領先是每一步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鄙虾k娦诺那罢靶?,使其在寬帶業務發展過程中不斷取得領先。
2009年,當時是銅纜寬帶“雄霸天下”,用戶家中普遍使用2M、4M寬帶。這個時候,上海電信在國內率先開啟了光進銅退、光纖到戶的征程,全面推進光纖化網絡建設,實行家庭寬帶光纖接入。經過歷次網絡升級,上海電信建成覆蓋全市的光纖接入網絡。
當時,光纖主要有兩種接入網技術,EPON和GPON,上海電信選擇了EPON。其實,很多國內外運營商都在用GPON,而且廠商們也在“鼓動”電信用GPON。GPON雖有自己的優點,但是相比EPON,它的產業成熟度落后。排除外部的干擾和“誘惑”,公司選擇走EPON路線,來建設FTTH光網。
建設FTTH光網寬帶,上海電信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引領了國內寬帶的發展潮流。現如今,光纖到戶(FTTH)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寬帶接入技術,我國全面邁入光纖時代,光纖寬帶用戶占比在世界居首。
率先引領FTTH光纖寬帶發展潮流后,上海電信繼續奔跑。當人們還習慣于10M、20M上網之時,上海電信在EPON技術的基礎上,開始了對千兆寬帶接入技術10G-EPON的研究。經過兩三年對對稱10G-EPON技術的研究和試驗,驗證了局端和終端設備的平滑升級割接方案的可行性,并打通業務開通、終端運維流程,為現在千兆寬帶規模商用和廣泛覆蓋夯實基礎。
現在來看,對稱10G-EPON是最成熟、最先進的接入技術,其帶寬和技術成熟度領先于其他技術制式。
“我們千兆技術的領先性,體現在互通性、共享性、對稱性、平滑性等方面?!惫靖笨偣こ處煆堒娬f道。
比如說平滑性,因為前期已經建成覆蓋全市的FTTH網絡,此次在建設千兆光網時,不再需要重新鋪設光纖網絡,只需在電信局端部署對稱10G-EPON,將網絡接口從千兆/萬兆升級為萬兆/十萬兆,同時擴容相應的城域網設備能力,這也是上海電信能完成千萬用戶覆蓋,全面商用的堅實基礎。
在推進城市光網、千兆光網建設的過程中,公司進行了大量的創新,所獲的一長串榮譽就是縮影: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牽頭完成15項國際國內標準及3項地方標準、擁有發明專利28項……在今年3月舉行的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上海電信“基于對稱10G-EPON的FTTH千兆寬帶城市技術創新與規模部署”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
一項“前無古人”的“超級工程”
從EPON到10G-EPON,從城市光網到千兆光網,技術層面可以平滑演進,不需要重新鋪設光纖,但是實施難度和復雜程度不容小覷。
這是項前所未有的超級工程,上海電信是對全市范圍內的FTTH(光纖到戶)網絡進行升級,從而建成千兆光網。目前現有的進行10G-PON千兆網絡建設的其他運營商,要么FTTH用戶基數小,要么剛剛啟動,上海電信做的是“前無古人”的事情。
最終,上海電信完成了這一超級工程,在兩年時間里,完成了全新、超大規模接入網和城域網的協同建設,完成了500個機房施工、近萬臺設備測試、超過20萬端口建設與割接,實現了500萬在網用戶遷移。
過程中充滿了困難和挑戰,但是被建設者一一踩在腳下。
2016年,因為千兆網絡覆蓋的小區數量較少,所以,僅需在接入網層面“動手術”就可以達成目標。而進入2017年,隨著覆蓋規模的不斷擴大,給城域網帶來很大壓力。“原來的城域網,很多端口都是百兆的接口,無法滿足要求,城域網需要從上到下來個兜底翻?!本W發部網絡規劃處副處長吳飛說道。
將整體城域網來個兜底翻,將百兆端口全部升級至萬兆或十萬兆,相當于在原有的百兆網絡基礎上重新建立一套千兆網絡,難度可想而知。那段時間,公司相關部門人員每周都聚在一起討論,幾十項任務排成表,緊盯著每項任務的推進,碰到問題及時解決。
比如在城域網改造過程中,就碰到了“住房緊張”的問題。城域網改造無法采取“休克療法”,將舊設備停掉后直接上新設備。“機房如同是設備的‘住房’,新舊兩張城域網要同時運行,所以機房內不僅有舊設備,還要把新設備搬進去。”吳飛說。如此一來,不僅機房內更加擁擠,更要命的是,用電、承重等都成了問題。機房用電和家庭用電完全兩樣,想要擴容并非易事,而隨著設備數量的增加,樓板是否能承受住越來越多設備的重量,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建設人員頂住壓力,采取了各種方法,提前實施好相關配套項目,對資源進行排摸梳理,對每個機房都制定針對性方案,確保千兆光網建設不受影響。
為了保證網絡質量,所有新設備在投入使用之前,要在現網進行小范圍測試,通過后才能正式使用,工作量也非常龐大,技術人員加班加點連軸轉,保證了投入使用的新設備質量杠杠的。
800多天,每天凌晨都有一線人員在割接
新的網絡建好,事情只完成一半,因為還要進行網絡割接,將用戶從老的網絡遷移到新的網絡上。本身,這項工作的難度就很高,何況,還要在用戶幾乎無感知的情況下完成遷移,難度系數成倍提升。而上海電信做到了,為此,在800多個日子里,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寒冬,每一天的凌晨,都有一線人員在進行網絡割接。
建設千兆光網,將信息公路從原來的單車道變成十車道。或者說這是“馬路擴建”工程,將用戶家門前的馬路都“翻了一遍”,關鍵是,這還不能影響用戶的正常出行。
為保證用戶服務不受影響,上海電信在進行用戶遷移前,專門制作了IT系統和現場操作的規范,以標準化的割接要求實施用戶遷移。“為了將對用戶的影響降至最低,割接工作都是在凌晨進行的。在800多天的日子里,每天的0點到6點,都有員工奮斗在割接第一線。在高峰期,差不多每天要割接二三十個小區?!本W運部傳輸和接入處陳溶冰說道。
割接并非簡單的一拆一接,它涉及到割接前、割接中、割接后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大意不得。比如在割接前階段,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清理完在途單。所謂在途單,是指還沒有處理完成的用戶訂單,比如即將對某小區進行千兆寬帶割接,但是小區內有用戶提交了寬帶移機訂單,那么這個訂單需要在割接前處理完成。這個時候需要及時和用戶溝通,看能不能提前讓施工人員上門。
進入割接中階段,公司會提前通過各種途徑通知用戶,并且要在實際割接過程中將斷網時間降至最低值。完成割接后,后續還要觀察用戶家中的網絡情況,如果有新的問題發生要及時解決。
為了推動網絡割接順利進行,網運部牽頭集全公司之力,包括網發、采購、NOC、區局、合作廠商建設和維護條線在內的共計500多人,日夜奮戰,共升級超過3000臺10G PON設備,20多萬個PON口,平均每天需要對超過1萬線的寬帶用戶進行升級遷移工作。
從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投訴指標,還是用戶感知指標,上海電信做到了用戶無感知的升級工作。在潤物細無聲中,用戶門前的“道路”大大拓寬,家庭上網進入了G速時代,城市的信息基礎設施綜合服務能級也得到一進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