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閔行區召開2018年上半年度見義勇為先進表彰暨見義勇為頒獎大會,莘閔局浦江分局營維人員張生獲得“閔行區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當張生將獲獎證書照片發到同事群中,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原來大約在10個月前,張生在上班路上救了一名跳河自殺的阿婆,但這件事他從未對人提及過,包括自己的家人。即使在前一天,他在群里請假說去領獎,同事們還以為他在開玩笑。
工作中的張生樸實無華,同事們對他的印象就是低調,從不邀功。即使挽救了他人一條生命,也是默默地離開,深藏功名。
“要是兩人都沒了怎么辦”
時間回到2017年9月20日下午,江文路上的一位用戶需要維修網絡,張生騎著電瓶車趕赴用戶家里,行至匯馳路橋下時,看到河堤岸邊一位七旬阿婆神色慌張,行跡異常,然后縱身一躍,跳進了河里。
張生看到此景,不敢耽擱,扔下車和工具包,跳進河中,朝阿婆游去。等他拉到阿婆,兩人已經到了河中央。雖然張生打小就通水性,但下河救人還是第一次,更何況這條河寬二三十米,河中央的水至少三米深,即使張生1.8米的大高個也找不到著力點。因此,在拉著阿婆往岸邊游的過程中,張生感到很費力。
沒有經驗的張生在快靠近岸邊淤泥處硬生生地周旋了將近十分鐘,這段時間異常煎熬,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救人的危險性——“要是兩人都沒了怎么辦?”腦海里閃現了這樣的念頭后,張生拼了命地拽著阿婆并大聲呼救,最終引起路人注意,并在他人幫助下上了岸。
安全救上阿婆后,張生松了一口氣,警察很快也趕了過來。還惦記著去用戶家里維修的張生,留下身份證號與電話,就匆匆回家換了一身衣服,騎著電瓶車,準時趕到了用戶家中。
以后像爸爸一樣當英雄
事情過去后,張生很快就忘了,警察為了給他申報見義勇為獎,曾多次電話聯系他。但是張生卻一直以為是回訪,也沒當回事。直到收到現場領獎的通知,他才意識到自己獲得了見義勇為的稱號。
在外地老家的妻子與小學三年級的兒子知道后也高興壞了,兒子叫嚷著,以后要像爸爸一樣當英雄,妻子帶著自豪和不安說:“當英雄可以,要注意安全。”“河里救人就跟救火一樣,時間都很短,也就顧不了這么多了。”張生說。
浦江分局副局長談軍認為,這樣的好人好事需要宣傳,現在,不僅將張生所在的小組更名為“見義勇為模范小組”,同時在與當地政府聯動的宣講團中,張生作為主要人員之一進行見義勇為事跡宣講。
別人喜歡“麻煩”他
平時,張生就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看到路邊有人摔跤,他會過去攙扶;同事外出辦事,向張生借電瓶車,張生會把車充足了電量。
長期在小區設攤,張生還獲得了用戶的信任,用戶也愛“麻煩”張生。前不久江文路上的一位用戶因為家里的弱電箱沒有電源無法安裝光纖,便向張生尋求幫助。這原本并不是張生的工作范圍,但張生還是應允下來,到用戶家里出謀劃策解決了用戶難題。
不僅樂于助人,張生的業務水平也是“有口皆碑”。6年前,張生成為了莘閔局浦江維修班組線務員,2016年,他成為浦江裝維營杜行班組小組長,負責杜行班組的裝維營日常工作管理,去年,他還榮獲了區局營銷銷售能手二等獎。
6月底,剛剛建成的浦江鎮社區黨建服務中心要舉辦啟動儀式,然而該中心負責人僅提前一天申請開通寬帶、電話、IPTV業務。不湊巧的是,當天因系統故障,工單出現卡單。重新下單后,張生帶著班組上門,發現那里的主光纜無光信號。當時現場正在彩排,擠滿了人,著急的主辦方更是提出了在兩小時內解決的要求。如此緊迫的任務,張生承接下來,緊急調配小組三名人員來到現場搶修、安裝與調試。最終在2小時內完工,給客戶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記者手記:張生的“小行大善”
莊子在名篇《逍遙游》中談到人生境界時,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意思是,了不起的人是忘我的,是不計較虛名的,是默默無聞的。以往,這些詞匯總是描述大圣人,殊不知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以四兩撥千斤之力,身體力行。張生不問功名,不求回報,甚至都沒有放在心上,對于他而言,幫助別人,就是他隨手幫忙的一件尋常事。所謂小行大善,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