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酷暑的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睛,也很難忽略這樣的身影:他們身穿煙灰色的工裝,頭戴“中國電信”的頭盔,騎著電瓶車靈活地穿梭在大街小巷。電瓶車的負載量堪比快遞配送員,可他們在速度上照樣不肯認輸。他們,就是來自上海電信裝維營隊伍的“騎士”。7月18日,記者隨同東區局逸仙分局裝維人員見證了一番他們在高溫氣候下的“戰斗”實況。
一家家趕場
7月18日,最高溫度達34.7度。一早,東區局逸仙分局政立塊塊長儲永青整裝待發,準備前往當日第一位用戶家中安裝寬帶。電瓶車的車頭上掛滿了一圈一圈的光纖線和網線,后座支架上的“百寶箱”里裝著螺絲刀、切割刀、電筆、電話機、測試儀、錘子等多種設備。如果涉及到打洞,還得加上沖擊鉆,那樣占地就更大了。儲永青開玩笑說:“到時候就有必要換個三輪車了。”
經過20分鐘左右的騎行,儲永青來到了位于國權北路某小區8樓的用戶家中。與需要排障的維修任務相比,安裝寬帶的流程照理說會來得更順利,但是意外似乎總是不嫌多。用戶的光纖來自1樓的光分箱,可是儲永青回到樓底檢查后發現,該光分箱與用戶光纖并不匹配,于是又急忙跑回8樓拿了弱電井的鑰匙,在9樓找到了對應的光分箱,接著再聯系維護中心與NOC進行數據重寫。就這樣上樓下樓折騰完一回后,儲永青的工作衣很快汗濕了。
由于資源重派的緣故,安裝寬帶的過程比預計延長了許多。儲永青一邊等待網管的回復,一邊計算著前往下一家用戶處的時間。期間,他還接到政立塊另一位裝維人員的“求助”電話,有個難以攻克的維修任務需要他“江湖救急”。等到眼下的寬帶終于注冊成功并完成測速,收到用戶的滿意評價時,已經是中午12點了。
下午的預約和同事的求助一齊擠壓著儲永青的時間表,他知道今天又沒有時間吃午飯了。普通人的飯點對裝維人員來說恰恰是爭分奪秒的最佳時機。“先趁中午多解決兩個維修,等到三四點鐘有空了再去吃個飯。”中午的太陽偏偏是最毒辣的,戴著頭盔的儲永青忍不住瞇起了眼睛,但是下一位用戶還在等待,他沒有休息的“資本”,于是又風塵仆仆地騎車上路。
來自同事的求助是一家電話維修的用戶,為了排查障礙,儲永青先來到室外的交接箱處,查看箱內的線有沒有松動,從而判斷問題的來源是用戶端還是機房。交接箱安在住宅樓的側面,很不巧地錯開了樹蔭,儲永青就這樣站在太陽下撥號判障。“有時故障不好找,我們要給箱子換根線,再去用戶端,來回跑四五趟。”儲永青這次的維修過程也同樣曲折,先是給用戶換了兩個設備,都沒能修復障礙,最后好不容易在機房成功排障后,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
但下午2點偏偏又是儲永青和另一位用戶約定的時間。“向用戶解釋說晚到10分鐘,好在用戶比較體諒。”10分鐘對裝維人員來說何其寶貴,儲永青又心急火燎地跨上了電瓶車。身為電信的“騎士”,除了裝維營的過程,其余時間全都在路上。武警出身的儲永青,最多的時候一天甚至能跑30公里。
一層層排查
相比其他裝維師傅,儲永青的工作量排得不算滿,畢竟作為逸仙分局政立塊的塊長,他還有一個特殊身份,那就是應急技術支撐。因此像中午的電話維修那樣“救急”的臨時單也不可忽視。雖然最初一天的預約只有5單,但最終總計完成了15單。
而這還不是工作量最“爆棚”的時候。負責該區域裝維服務的仲誠公司東區分公司裝維副經理周真告訴記者,世界杯期間,用戶對網絡的需求很大,加上一些老年人不會操作IPTV,所以那段期間裝維隊伍往往一天要在二十幾家用戶之間連軸轉。工作時間變得越發難以控制,直逼“三伏天”的季節也顯得更加折磨。
相對于到用戶家中維修,那些外線寬帶的維修要經受的烈日考驗就更大了。儲永青表示,路邊小店的寬帶常常是拉外線的,維修時就需要兩人合力,一個架梯子,一個爬上電線桿才能完成操作。當然,并不是所有小區都是維修任務的“理想地”。譬如有的老式小區沒有電梯,儲永青等人在進行電話維修時,從一樓爬到六樓是常有的事。“樓道里的銅纜生銹了,導致用戶家的電話有雜音,所以我們得一層一層地排障。”
除了烈日炎炎下的維修任務,營銷也是裝維隊伍的任務。儲永青說,白天騎車的時候,總要留一分心神在手機來電上,指不定就是和營銷有關的咨詢呢。每天下午5點以后,只要沒有夜修任務,裝維人員都要進行掃樓營銷。“有時候做夢都在想該怎么完成指標。”儲永青感慨道。記者采訪的那天,他直到晚上9點多才飛馳在回家的路上,還沒顧得上吃晚飯。
不過,面對酷暑侵襲,裝維人員也懂得如何為自己支招兒。儲永青隨身總不忘帶著1000毫升的大水杯,每天三四杯是少不了的。在裝備上也適當地替自己“減負”,比如拋棄笨重的電腦,儲永青在安裝寬帶時,就依靠兩部手機來進行掌上派單系統的登錄和光貓的注冊。可盡管如此,車上的裝載量依舊很可觀,以至于有的人會把他誤認為快遞員。“有沒有我的包裹呀?”面對這樣“天真”的問題,儲永青只能無奈地回道:“我不是送快遞的,是電信維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