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人力資源技能共享平臺上,產品部輸出的人才多,區局輸入的人才多,不過,浦東局卻有些例外,在單位貢獻值前5名的名單上,浦東局就位列其中。去年一年,浦東局通過“共享任務”和“跨單位調動”向外輸出達到50人,其中有6人進入公司個人成長值TOP200榜單。值得一提的是,浦東局參與人才共享的員工大部分加入了公司的專家工作室,他們在共享過程中也收獲了更多的職業肯定,采訪中,他們表示這主要得益于浦東局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
■記者章蔚瑋
從菜鳥到專家
目前,浦東局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第一個階段即入職1-3年的大學生,有一套入門的普適課程,熟悉各相關崗位的基礎業務知識。第二個階段針對入職3-5年的青年員工,通過開設金鷹培訓班,層層篩選出優秀人才進行專題攻堅,同時穿插管理崗培養計劃進行培養。第三個階段為雄鷹計劃,通過專門的掛職培訓,讓優秀人才能進入更深層次的培養模式。
浦東局經分崗的李文艷作為浦東局第一批參與金鷹培訓班的員工,去年她通過人才共享參與了公司經營分析專家工作室,并和其他5個小組成員一起開展了家庭量收課題研究。一年下來,李文艷和團隊跑了6個區局,平均每周抽出半天時間,幫助區局進行市場經營分析。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經分工作室輸出了幾套針對性的財務分析數據模型,比如通過搭建數據模型來模擬公客銷售拉動業務收入貢獻預測,縮短了分析周期。李文艷說,通過參加專家工作室的共享任務,不僅幫助區局提高了經營分析能力,而且她自己也有了更宏觀的視角。去年,她從專業崗轉向了管理崗,成為浦東局市場處副處長。
區局經驗帶給專家工作室
在浦東局銷售組織管理崗任職的姚易馨,去年參加了公司的流程管理專家工作室的技術支撐,在所有參與成員中,姚易馨是唯一一個來自區局的技術人員。這個在OA上看到招募后第一時間報名的姑娘說,因為平時在基層工作,碰到關于流程的問題比較多,積累了一些想法,希望能夠通過專家工作室項目,與更多同事探討自己的想法。
公司設立流程管理專家工作室的目的,就是希望群策群力,梳理和完善公司不同條線的流程,而姚易馨帶來的基層經驗,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比如,在討論賬務付費流程的問題時,大家發現公客和政企的應收款情況不是非常理想,姚易馨提出,能否借鑒支付寶螞蟻積分的模式,為用戶付費習慣模型建立分級體系,根據不同等級的用戶制定不同的激勵政策來鼓勵他們繳費。姚易馨說,自己的不少想法都來自基層工作經驗,“浦東局地域覆蓋廣,平時碰到的問題多,所以我們也會累積一些建議。現在能通過到公司專家工作室交流的模式提出來,整理成熟后還可以幫助公司優化流程,我覺得很有價值。”姚易馨每周都會花上1-2天時間來完成工作室的任務,除了日常課題的探討研究,她還發揮所長,承擔起流程方案的包裝宣傳工作。
去年,浦東局有20名員工參與了人力資源技能共享平臺上的經營分析專家工作室、行業信息化專家工作室、流程管理專家工作室等近十個專家工作室的任務共享,對參與共享的大部分員工來說,在完成工作室具體課題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技能的輸出,同時也完成了自我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