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技能共享平臺上線后,信息網絡部便不停地輸送自家的員工“走出家門”。這個公司業務體量最大的二級單位,推進人才共享計劃一年以來,已經織起一張近400人的齒輪英才網,上至名聲赫赫的一級專家崗員工,下至默默無聞的基層“螺絲釘”,都被看作不可忽視的有生力量。
■記者 李蘊坤
囊括個人成長值TOP榜前三甲
在人才共享的第一年里,借助人力資源技能共享平臺,信網部的專家們支撐了浦東政務云、普陀政務云、長寧政務云等十幾個項目,有些還延伸到醫療云的范疇。16名信網部員工進入個人成長值Top 200。在人力資源技能共享平臺上“掛牌”的專家工作室中,信網部加盟的專家有19名,光是此次評選出的3家優秀專家工作室就吸納了信網部的十多名員工。通過人力資源技能共享平臺,信網部組成了一條輸送人才的強大供應鏈,在去年平臺的“個人成長值達人TOP榜”上,位列前三甲的全部是信網部員工。
一級專家崗的華靜去年以894.8分的驕人成績高居公司員工個人成長值榜首。華靜是公司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專家工作室中政務組的帶頭人,由他帶頭支撐區局的14個行業云項目,不僅為他的團隊贏得了“飛虎隊”的美譽,其中7個支撐項目更是入圍2017年上海電信技術創新應用案例征集大賽的20個優秀案例。華靜自豪地表示,正是通過共享平臺吹響的集結號,才把他們這撥原本互不相識的專家聚集在一起,成為并肩作戰的飛虎奇兵。華靜和戰友們取得的每一項戰斗碩果都可圈可點,例如去年5月中標的浦東政務云項目,是一場上海電信在浦東政務云市場的絕地反攻,成就了國內第一個異地容災的政務云案例。為公司內外津津樂道的經典案例還有高價標王中標的長寧政務云,以及上海首個具有標桿意義的浦東教育云,這兩個項目是華靜等人不分晝夜締造的傳奇。
“去年一年的人力資源技能共享給我們團隊的成員帶來了自信心和職業生涯的雙提升,下一步我們將通過以老帶新的模式,給更多青年員工創造獲取鍛煉和發展的機會。”華靜說。
在平臺個人成長值位居第二的網絡安全技術高級工程師張連營也是多次下沉區局的專家之一。張連營將自己在市政務云工作上的經驗引入到各區的政務云之中,不僅協助區局與客戶溝通,制作投標方案,更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推進政務云后續的運維工作。
齒輪計劃對接人力資源技能共享平臺
“我們預計花3年時間,打造一個齒輪計劃。”信網部人力資源處處長韓丹說,自從去年公司開始推進人力資源技能共享后,信網部內部也催生了聲勢浩大的“齒輪計劃”。沒有什么圖象能夠比環環相扣的齒輪更清晰地描繪出這張精妙的人才網:鶴立雞群的大齒輪,收納的都是部門中公司級別的專家,包括4個一級專家崗、8個二級專家崗以及“千人計劃”里的細分人才,林林總總約有30人;承上啟下的中齒輪,集結了部門的中堅力量,被譽為信網部的人才庫,是一支青年骨干的中堅力量;不勝枚舉的小齒輪,則是被帶動一起成長的員工。
目前,信網部擁有的一級專家占全公司16%之多,而這批大齒輪向來也都是平臺上炙手可熱的調用對象。然而,當大齒輪為其他部門提供關鍵的技能輸出時,引發了信網部的又一個思考:“除了專家,在平臺里排名靠后的員工調用機會比較少,那這些員工怎么樣發揮更好的作用?”因此,如何讓大齒輪發揮頭雁效應,帶動后續高潛人才的發展,是信網部將齒輪計劃對接人力資源技能共享平臺的意義所在。“當專家發揮大齒輪的頭雁效應時,他們可以將兄弟單位對技能共享的需求帶給其他有能力支撐的人才,這樣才能給中齒輪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間,并繼而把更多有潛力的青年骨干帶入到人力資源技能共享中,參與實戰鍛煉,提升能力。”如此一來,在傳幫帶的過程中,不但讓各級人才的工作量和貢獻得到了平衡,也能為公司平臺輸送源源不斷的后續人才。
為了更高效地傳播經驗,信網部的齒輪計劃中還有一群“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內訓師。信網部專門聘請專業人士為單位里的內訓師鞏固授課技巧,并且致力于專業區隔,在每個細分專業下都選拔內訓師,充實人才庫的專業面。“如果小眾專業沒有人報名內訓師,我們就會請部門推薦。”負責培訓與發展管理的屠嘉琳說,信網部已經在人才庫中選拔了10個專業的內訓師,并不斷提升內訓師的培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