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業務)貼公客(業務)”,是許多市區分局常常遇到的情況,然而在今年西區局的一些分局中,扎實發展的公客業務罕見地出現了趕超政企業務的趨勢,從“政企貼公客”到“公客倒貼政企”的轉變,對公客市場成熟度極高的市區局來說尤為不易。
那么,西區局是如何在公客市場做到華麗轉身的?西區局局長助理王天告訴記者,街鎮簽約、渠道建設、小區攻堅這些工作都很重要,但歸根結底,“公客市場就是靠汗水換來的,從區局到分局,到代理商,直至前端每個裝維師傅、營業員,大伙兒齊心協力,才能收獲成績。”
■記者王昕
“抓手”在哪兒?
公客市場,對許多前端工作者來說,都是一塊難啃的骨頭。難以捉摸的用戶、難以掌控的渠道、難以管理的隊伍,每一項都是不小的挑戰。提起公客的“難”,許多公客管理者常常會用一句“你做做看就知道了”來形容其中滋味。
“很多人都會覺得公客工作‘缺抓手’。”王天說,在西區局的公客及渠道體系中,從區局、分局,到公客經理、專營店老板,直到末梢的營業和裝維隊伍,整個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對大家共同的目標有著清晰的共識,“從去年開始,區局層面認準向‘單轉融’、IPTV等戰略價值高的業務方向發力,而如今區局正逐步感受到公客市場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紅利。”
王天認為,公客市場是講究“積累”的,效果是“滯后”的,用戶積累和沉淀帶來的業務收入增長不會一朝一夕反映出來,但卻會在今后一段較長時間內為區局和分局帶來收獲。第一個季度數據顯示,西區局公客業務總體表現良好,融合業務占比節節攀升。
另外,“單轉融”、IPTV等那些對用戶存留很有幫助的業務不會因為指標到了就停下來,配合公司的整體營銷政策,西區局還會繼續做強公客市場,“在公客市場上,西區局一直堅持將眼光放長遠,多做高附加值、融合業務,確保公客市場發展質量。”
小區攻防的閉環責任體系
萬軼是西區局普陀分局分局長,在他眼里,西區局提出的“公客力量重返社區”是公客市場發展的關鍵。
“目前區局已經在小區攻防領域建立起了成熟的三級體系。”萬軼說,區局、分局層面與街鎮簽署“雙協議”(黨建和信息化)為頂層設計,分局與物業居委的“美麗家園”合作為中間層,而對第一線的裝維人員、公客經理等,分局則要求他們重新走進社區,把社區關系“重新撿起來”“維護好”。
西區局對三級各環節均提出了明確要求。例如,要求與街鎮簽署“雙協議”,目前西區局已經與江蘇路、石門二路、北新涇等街道黨工委成功簽訂區域化黨建、信息化合作“雙協議”。
而對公客經理們來說,去年以來,西區局的考核也變得更細了,“動作寬表”是考核公客經理工作的新維度。例如“IPTV疊加了嗎?”“營業員標簽是否點擊?”“播播TV發展了嗎?”等眾多業務流程中的細節都會在“動作寬表”中有所體現,西區局要求這些“動作”一定要落實到位。
王天坦言,有些流程細節,如果不強調要求,很容易被前端工作人員忽視,但一旦要求了,落實做到位了,大伙兒都會嘗到業務發展的果實,“這就像解方程式,只要一步一步按要求做到位,最終得出的會是一個滿意的答案。”
“社區關系的維系是小區攻防戰成敗的關鍵。”萬軼說,三級體系的建立,為小區攻防建立起了一套閉環責任體系。
營維渠道是寬帶發展主力軍
有了三級體系,有了責任劃分,最終誰來完成這個閉環?當然是裝維人員和營業廳里的營業員。
“營維渠道正在成為寬帶發展的絕對主力。”普陀分局副分局長候新海表示,在小區攻防戰中,營維隊伍正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
“例如,在最近的春雷行動中,裝維人員早晨七八點上班,忙活了一天后,晚上7點后還要再次出動,上門‘夜掃’,工作完成時常常已經很晚,他們還要騎著電動車回到郊遠租住的房子中休息。”候新海說,許多營維人員的電動車都是兩塊電池輪流上陣,可見走街串巷之辛苦。
“西區局特別強調了對裝維人員的關懷,除了專門上門慰問之外,更是要求保證工作的透明度和激勵的穿透到位。”王天說,西區局要求營維公司負責人保證團隊穩定,所有工作的激勵明確清晰,確保到達裝維人員手中。另外,西區局還專門組織“一線訪談”,跳過分局、營維公司,讓裝維人員直接與區局相關主管對話,嘮家常,大膽“吐槽”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同時,西區局還制定指標,確保大比例的酬金到達一線,“我們的激勵措施得到了裝維兄弟們的認可,同時支撐也到位,那么他們就會有干勁。我們的多種舉措都要讓一線的裝維人員自發地愿意干,干好了,團隊的錢多了,他們的收入也提高了。”
在營業廳渠道方面,西區局設立內部PK賽,設置激勵系數,調動專營店積極性。另外,針對轄區內的盲點,西區局積極布局填補空白,通過泛渠道合作等多種形式,進駐如中遠兩灣城等大型社區,貼身服務電信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