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4日結束的全國男子排球聯賽中,上海金色年華男排隊再度奪冠,迎來他們的“金色年華”,這是上海男排在全國聯賽中拿下的第十四個冠軍。而金色年華隊的3號位副攻手張奕宸,在一場對戰山東男排的比賽中,憑借出色的攔網表現,獲得本場比賽的MVP(最有價值球員)榮譽。賽事結果一出,浦東局川祝分局的樊玉士難掩內心喜悅,總算能睡上一個好覺了。張奕宸正是她的兒子,她老早整理好了房間,等候半年多沒回家的兒子回家團聚。
■記者劉慧瑩
相逢總在高鐵站
2017年11月下旬,全國男排聯賽拉開序幕,張奕宸開始在上海、北京等城市比賽。從那往后的半年時間里,張奕宸基本在球隊訓練住宿,不能回家。
兒子不回來,樊玉士就跟過去。“主場的比賽一場都不會錯過,而每年的京滬大戰都是全國聯賽的重頭戲,我也會去北京看比賽。”樊玉士從未錯過兒子參加的任何一場重要的比賽,可以說是上海男排的頭號粉絲,誰在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有幾位外援、如何進行攻守等,她都了然于胸。
實際上,上海男排背后還有一個實力雄厚的“糖醋排骨后援會”,集結了男排隊員的家屬、排球俱樂部會員和上海男排的忠實球迷。每年男排聯賽期間,后援會都會統一購買從上海往返賽場的車票、安排男排親屬的住宿,大家在客場看臺集中坐在一起,喊起來也更加團結。樊玉士就是其中的一員,每年都跟隨后援會,親臨現場支持兒子的比賽。
盡管全程跟隨兒子的賽程,但樊玉士與張奕宸的接觸更多是在高鐵站。運動員對吃有特殊規定,樊玉士不能像普通母親一樣,給兒子做愛吃的食物;賽場上觀眾席與比賽場地分隔,樊玉士也無法給兒子遞一瓶水,擦一擦汗。“他們打他們的比賽,我們看我們的球,如果可能,我們都買同一時間的高鐵票。”對樊玉士來說,能在車站和兒子見面說話,就是最大的欣慰。
她生日時,兒子受傷
每逢聯賽,樊玉士的心情總是被兒子的戰績拉扯,如果獲得勝利就會激動,如果失敗了就會擔心兒子的心態。2013-2014年全國男排聯賽時,張奕宸第一次跨進全國聯賽的賽場。當時決賽是三戰二勝制對戰北京男排,第一場客場戰敗,盡管第二場在主場獲勝,但上海男排最終以1:2敗給北京男排錯失金牌。而同樣的遺憾在次年的男排聯賽再度上演,更雪上加霜的是,在四分之一決賽客場對戰山東隊的過程中,張奕宸由于在落地救球時不小心摔倒受傷,樊玉士清晰地記得,那天是2015年1月18日,正是她45周歲生日。
回憶起兒子受傷的經歷,淚水從樊玉士的眼角滑落。盡管傷勢很快好轉,但那場事故讓張奕宸在每次起跳時都心有余悸。樊玉士說:“兒子身高1米93,作為隊里的副攻,職責是掩護助攻和接應的進攻,騙掉對方的副攻來攔網,并兼具進攻和攔網的職責。但是1米93的身高在男排副攻手中完全不占優勢,只有掌握好起跳節奏、時間以及各式手型,才能發揮出色。”
在2015-2016年全國聯賽決賽中,上海隊對戰北京隊,北京隊負責副攻攔網的選手是一位澳大利亞外援,身高2米12,1米93的張奕宸想要攔住2米12的埃德加,從身體條件來說并不占優勢。但是,張奕宸掌握好了起跳時間和攔網節奏,不僅實現了很好的攔截,還在第三局出現了一個漂亮的二次球(對方過來的一個球,副攻直接發回一個扣球)。
在2013-2014年的全國男排運動員排名中,張奕宸在攔網榜的成績是第四名,在受傷前始終保持著這個名次。如今,張奕宸收獲了全國聯賽的三枚金牌、一枚銀牌及其它獎項。
目送兒子前行
經過聯賽后短暫的休息,張奕宸又要回歸隊伍,開始新一輪高強度的訓練。隨著張奕宸的成長,這樣的告別在樊玉士家里成了家常便飯。大概是摩羯座安穩的性格使然,樊玉士很少直接對兒子流露自己的想念與擔心,轉而把兒子的獎牌和榮譽都悉數珍藏在本子里。因為兒子的緣故,樊玉士開始擁抱社交媒體,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新浪排球”,關注兒子教練和同隊隊員的微博賬號。樊玉士也會主動讓位給愛人,讓他把兒子送到萬體館,兩個爺們會在路上交流“男人之間的問題”。
1992年出生的張奕宸在三年級時被體校老師選中試訓,之后進入李國君排球學校,再進入上海東方綠舟排球集訓基地,2009年他成為上海男排的一線隊員。樊玉士沒有過多干涉兒子的成長,從14歲開始,兒子就離開家獨立生活。
如果旁觀者著眼于榮譽,那么身為母親的樊玉士則更加關注兒子的難處,在樊玉士眼里,兒子比自己更辛苦:冬天接球時手指甲里都會出血,平日里乘車往返學校和訓練場,功課卻絲毫不能耽誤。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未來,兒子還能打多少年,樊玉士說不準,也很難做出規劃。男排運動員一般在25歲之后進入成熟期,因此,樊玉士希望兒子再好好打幾年,能在球技上有新的突破。談吐間,樊玉士喜憂參半,不過當她翻開手機相冊,看到兒子的照片時,臉上又露了暖暖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