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周學明,在平均年齡為46歲的2017年“上海工匠”群體中,的的確確是稱得上“小年青”。周學明也說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80后,愛玩電玩、愛踢足球、愛聽周杰倫和五月天的歌。不過十余年間,從一名普通的數據網絡維護人員,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網絡維護領域的領軍專家,現在又成為“上海工匠”,讓人見識到這名普通80后的不簡單。
■記者 錢立富
連產品說明書都不“放過”
2001年畢業后周學明進入了上海電信,從事數據網絡維護工作。
在很多人看來,網絡維護工作是辛苦的,經常要值夜班、通宵堅守,工作也是枯燥的。不過沉下心來的周學明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其中有很多知識、技能有待自己去學習和鉆研。在機房里放光纖、自己焊接傳輸接頭、自己調試設備……肯動腦子的周學明就這樣邊做邊學。而且他還喜歡仔細翻看產品說明書、操作手冊。別以為網絡設備的說明書就像家用電器產品說明書一樣簡單。那時很多網絡設備都是從諸如朗訊、北電、思科這樣的國外廠商那里購買的,產品說明書為全英文,技術性很強。周學明沒有畏懼困難,利用空余時間查英文字典、了解技術原理、向專家請教,將這些產品說明書吃得透透的,再結合理論學習從而具備很強的實操能力。
日積月累,周學明的能力得到提升,開始讓同事們刮目相看。有一次,省市之間要進行網絡設備的對接測試和中繼鏈路聯調,但過程中出現問題,線路始終不通。就在大家撓頭之時,之前仔細看過設備操作手冊的周學明提出建議,兩邊設備屬于不同廠商,應該是底層協議互通有問題,可以換一種端口封裝模式進行測試。這一招果然靈,對接測試接下來順利進行。
在周學明看來,只有通過鉆研,才能將別人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智慧,才能將事情做得更好。
“破案成功”的成就感讓他著迷
在周學明看來,數據網絡如同龐大的物流網絡,其中傳遞的IP數據包如同一個個快遞包裹。IP數據網絡上承載著大量的業務應用,這些業務應用對網絡的要求不一樣,如同不同的快遞包裹對物流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生鮮產品要求送達速度快,玻璃產品要求輕放安全送達。數據網絡運維人員的責任,就是要求這些“快遞包裹”能按照用戶的需求,送達到他們手中。
在這過程中,運維人員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周學明形容這是在解答數學難題,或是像警察破案。一旦“破案成功”,自己也獲得了樂趣和成就感,這種感覺在激勵他不斷前行。
2007年,厚積薄發的周學明迎來了自己的跳躍點。為了發掘、選拔數據網絡維護方面的人才,這一年集團公司舉辦寬帶業務維護服務技能競賽。經過選拔和集訓,周學明如愿參加了這次競賽,并獲得了中國電信寬帶維護能手的稱號。
在之后的2008年公司IP城域網扁平化改造、2010年世博會數據網絡建設和維護等多個重大項目中,周學明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能力,獲得了眾人的認可。這一時期,周學明在總結相關維護規范和各種操作經驗的基礎上提煉出《學明操作法》,用于指導具體的網絡故障處理、網絡割接維護、網絡優化等各項工作,提升了網絡維護的效率和質量。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學明操作法》也在不斷迭代更新,幫助解決新環境下出現的新問題。
一直走在創新路上
周學明愛鉆研,也愛創新。幾年前,他提出設想將工程師處理網絡故障的經驗進行總結、抽象、提煉為算法,形成系統平臺后只要輸入線路編號就能自動得到診斷結論和處理建議。他和同事們研發了智能化故障診斷系統,發表相關論文并申請了專利。智能化故障診斷系統提升了故障處理效率,像醫生一樣,能根據不同癥狀,快速判斷出病因可能在哪里,并且開出“藥方”。
SDN智能網關是上海電信自主研發、探索網絡轉型的重要成果,周學明參與了整個項目工作。去年在北京通信展上該網關首次亮相,受到業界的極大關注。SDN智能網關的自主研發和推廣,是集團公司提出的網絡重構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它將SDN的轉發控制技術與理念應用到家庭網絡中,用戶直接使用App就可以掌控家中的網絡。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使用了家庭監控業務,當攝像頭接入SDN智能網關后,可以獲得安全保護,就算攝像頭被黑客攻擊也不怕。
SDN智能網關對于運營商來說是個全新事物,自主研發對于上海電信也是全新的挑戰。周學明和同事們從“菜鳥”做起,在原型開發階段沒有依賴廠商外援,而是克服重重困難,自己學習軟件編程、設計軟件架構。周學明自豪地說,團隊的努力使電信掌握了核心關鍵的軟件代碼,可以為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使得對手短期內無法模仿復制。
今年初,周學明從NOC調入家庭客戶總經理項目管理辦公室,雖然工作崗位不同,但是鉆研和創新的熱情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