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底開始清場到8月中旬兩個多月的時間,漕溪北路營業廳經過熱火朝天、緊趕慢趕的裝修,煥然一新。如果說“新裝登場”是漕溪北路營業廳的一喜,那么喜上加喜的是,作為一家老牌的一級營業廳,勢頭依舊,在百團大戰市區局營業廳的排名中,漕溪北路營業廳的業績一直名列前茅。在漕溪北路營業廳廳長許錢君看來,老牌營業廳要“軟硬兼施”,不僅硬件要“搶眼”,“軟件”即營業員也要有執行力和凝聚力。如何提升執行力和凝聚力?當然也要“軟硬兼施”,既有實打實的物質獎勵,也有硬碰硬的團隊PK。
“我就要等在這里”
“在很多老用戶心里,我們營業廳就是一家‘百年老店’,要辦業務這里最放心,哪怕人比較多,廳里比較擁擠。”許錢君環顧著比原先寬敞明亮不少的大堂。是的,雖然漕溪北路營業廳的面積不小,但在沒裝修前,總感覺有些擁擠、黯淡。
現在,走進漕溪北路營業廳,以白綠為主色調的風格輕快明亮,流露出濃濃的互聯網氣息。即使是杵在營業廳中間的幾根柱子,也用燈帶、玻璃面等進行了裝飾。
“同樣是10個柜臺,現在不是一字排開,而是嵌到了原本沒有利用的空間,營業廳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間。”在營業廳中間,最大的面積給了手機展示柜臺,此外智慧家庭展示區、閱讀區等也一應俱全。
但最讓許錢君得意的就是等候區,原先,等候區有固定的區域,現在,等候區被“打散”,座位設置在幾根柱子周圍,而且冷冰冰的鋼椅也變成了簡約風的木椅,每個座椅下方還有插座。“等候區融合到銷售區中,可以增加銷售幾率。而且,人多的時候,如果都擠在等候區,情緒會互相傳染。”許錢君說,這次裝修,每一個小細節都會考慮用戶心理。
“老店新開”不足一個月,讓一些老用戶更喜歡在營業廳駐足。“上個月末,人比較多,我按照常規想把一些用戶分流到附近的營業廳,原來他們為了避免等候,都是愿意去的,這次他們不愿去了,說等在這里舒服。”
每天都在PK最“害怕”休息
或許“融合”是漕溪北路營業廳的一大新特征,除了等候區和銷售區的融合,營業員也在融合,從單兵作戰變成團隊作戰。
現在,在漕溪北路營業廳有5個二級承包人,每個承包人負責一個4~5人的團隊,團隊里有銷售人員也有受理人員,是自由組合,每個人的收入和團隊業績緊密聯系。
在許錢君看來,每天這些團隊都在PK,從上個月這5個團隊的業績來看,咬得很緊。“不夸張地說,他們現在最‘害怕’休息,如果團隊里有人輪休,尤其是銷售人員,就要擔心被其它團隊超越,第二天來上班必定會多做一些。”在5個承包人中,有一個是公司內訓師,每個月都要外出培訓,上個月有兩天因為外出培訓沒來上班,培訓結束后,他特意到營業廳來加了一天班。“就算是此前大家都不愿意做的外呼工作,現在也成了‘香餑餑’,如果一天的銷售業績略不如意,他們就會主動加班外呼。有的員工為了每天能多做一點,從踩著點來上班到現在提前兩個小時來上班。”
能激發起這樣的積極性,得益于賦予二級承包人更大的權力。每個月,許錢君都會從酬金中分出一部分作為5個團隊的搶盤獎勵,業績越好搶得越多,這些激勵經過二級承包人的分派,實實在在進了團隊成員的口袋。“上個月,有兩個二級承包人自身的業績很不錯,可以拿到獎勵,但他們把自己的那部分獎勵又分給了團隊成員。”
受理人員也能“開口”
自從二級承包人的方法施行以來,提升最大的不是二級承包團隊中的銷售人員,而是柜臺受理人員。“營業廳的受理人員以小伙子居多,他們都比較內向,其實他們也知道銷售業績好收入就高,但關鍵是不知道怎么開口。”
因此,每次收到公司下發的銷售任務,許錢君和5個二級承包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銷售方案進行再次包裝,設想出多個應對場景,讓受理人員知道該怎么應對。“有點‘傻瓜式’,但非常有效。”
以給用戶選擇套餐為例,受理人員一般先會向用戶推薦融合套餐,但是如果用戶說“我不要手機,只要寬帶”,受理人員會怎么樣應對?若在以前,受理人員會推薦一個單產品套餐,現在也仍然會推薦單產品套餐,但在推薦之后,還會幫助用戶在兩個套餐之間做比較,而不是以前讓用戶自己去想哪個劃算。“用戶一時半會想不清楚,但受理人員說清楚了價格和包含的業務,用戶就能一目了然了。”
即使受理人員不能先銷售人員一步接觸用戶,即使他們曾不善于開口,但潛移默化中,受理人員的業績也大幅提升,提升最快的受理人員從原先每個月新增20~30線到這次每個月新增一百多線。
“每個人都不愿拖團隊的后腿,即使現在工作量大了,但他們覺得很開心。”許錢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