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6 月
一、5G 將成為引領國家數字化轉型的通用目的技術
自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移動通信每十年出現新一代革命性技術,推動著信息通信技術、產業和應用的革新,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截至目前,移動通信技術已經歷了 1G 至 4G 四個時代,正朝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闊步前行,由此引發的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正在蓄積。抓住 5G 移動通信發展新機遇,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業,驅動傳統領域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升級,成為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打造未來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關鍵之舉和戰略選擇。
(一)5G 技術開辟移動通信發展新時代
移動通信技術的代際躍遷使系統性能呈現指數級提升。從 1G 到 2G,移動通信技術完成了從模擬到數字的轉變,在語音業務基礎上,擴展支持低速數據業務。從 2G 到 3G,數據傳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峰值速率可達 2 兆比特/秒(Mbps)至數十 Mbps,支持視頻電話等移動多媒體業務。4G 的傳輸能力比 3G 又提升了一個數量級,峰值速率可達 100Mbps 至1 吉比特/秒(Gbps)。相對于 4G 技術,5G 將以一種全新的網絡架構,提供峰值 10Gbps 以上的帶寬、毫秒級時延和超高密度連接,實現網絡性能新的躍升,開啟萬物互聯、帶來無限遐想的新時代。
5G 移動通信技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用戶體驗和物聯網連接能力。面向 2020 年及以后移動數據流量的爆炸式增長、物聯網設備的海量連接,以及垂直行業應用的廣泛需求,5G移動通信技術在提升峰值速率、移動性、時延和頻譜效率等傳統指標的基礎上,新增加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和能效四個關鍵能力指標。具體來看,5G 用戶體驗速率可達 100Mbps 至 1Gbps,支持移動虛擬現實等極致業務體驗;連接數密度可達 100 萬個/平方公里,有效支持海量的物聯網設備接入;流量密度可達 10Mbps/平方米,支持未來千倍以上移動業務流量增長;傳輸時延可達毫秒量級,滿足車聯網和工業控制的嚴苛要求。
(二)5G 網絡構筑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
5G網絡引入 IT 化技術實現網絡功能的靈活高效和智能配置。通過采用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和軟件定義網絡(SDN)技術,進行網元功能分解、抽象和重構,5G 網絡將形成由接入平面、控制平面和轉發平面構成的 IT 化新型扁平平臺。5G 網絡平臺可針對虛擬運營商、業務、用戶甚至某一種業務數據流的特定需求配置網絡資源和功能,定制剪裁和編排管理相應的網絡功能組件,形成各類“網絡切片”,滿足包括物聯網在內的各種業務應用對 5G 網絡的連接需求。集中化的控制平面則能夠從全局視角出發,通過對地理位置、用戶偏好、終端狀態和網絡上下文等信息的實時感知、分析和決策,實現數據驅動的智能化網絡功能、資源分配和運營管理。
5G 網絡的開放性使其成為普適性的網絡基礎設施。5G網絡將使用服務器、存儲和交換機等通用性硬件,取代傳統網絡中專用的網元設備,由軟件實現網元設備功能,同時,通過靈活的網絡切片技術,實現多個行業和差異業務共享網絡能力,進一步提升網元設備利用效率和集約運營程度。提供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對第三方開放基礎網絡能力,根據第三方的業務需求,實現按需定制和交互,尤其是引入移動邊緣計算,通過與內容提供商和應用開發商的深度合作,在靠近移動用戶側就近提供內容分發服務,使應用、服務和內容部署在高度分布的環境中,更好地支持低時延和高帶寬的業務需求。
(三)5G 應用加速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成為主要經濟體的共同戰略選擇。當前,信息通信技術向各行各業融合滲透,經濟社會各領域向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趨勢愈發明顯。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已成為關鍵生產要素,現代信息網絡已成為與能源網、公路網、鐵路網相并列的、所須臾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已成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在加速經濟發展、提高現有產業勞動生產率、培育新市場和產業新增長點、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增長中正發揮著關鍵作用。依托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快數字化轉型,成為主要經濟體提振實體經濟、加快經濟復蘇的共同戰略選擇。
5G 是數字化戰略的先導領域。全球各國的數字經濟戰略均將 5G 作為優先發展的領域,力圖超前研發和部署 5G 網絡,普及 5G 應用,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歐盟于 2016 年 7 月發布《歐盟 5G 宣言——促進歐洲及時部署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將發展 5G 作為構建“單一數字市場”的關鍵舉措,旨在使歐洲在 5G 網絡的商用部署方面領先全球。英國于 2017 年3 月發布《下一代移動技術:英國 5G 戰略》,從應用示范、監管轉型、頻譜規劃、技術標準和安全等七大關鍵發展主題明確了 5G 發展舉措,旨在盡早利用 5G 技術的潛在優勢,塑造服務大眾的世界領先數字經濟。韓國發布的 5G 國家戰略提出擬投入 1.6 萬億韓元(約合 14.3 億美元),并計劃 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由韓國電信開展 5G 預商用試驗。
5G 是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使能器。未來,5G 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將連接人和萬物,成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一方面,5G 將為用戶提供超高清視頻、下一代社交網絡、浸入式游戲等更加身臨其境的業務體驗,促進人類交互方式再次升級。另一方面,5G 將支持海量的機器通信,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為代表的典型應用場景與移動通信深度融合,預期千億量級的設備將接入 5G 網絡。更重要的是,5G 還將以其超高可靠性、超低時延的卓越性能,引爆如車聯網、移動醫療、工業互聯網等垂直行業應用。總體上看,5G 的廣泛應用將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堅實支撐,助推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使新一代移動通信成為引領國家數字化轉型的通用目的技術。
二、5G 經濟社會影響的傳導機制和測算框架
(一)5G 對經濟社會影響的傳導機制
業界認為,作為新興通用目的技術,5G 技術的商用化將引發新一輪投資高潮,促進 5G 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擴散滲透,孕育新興信息產品和服務,重塑傳統產業發展模式,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動力。
1、激發各領域加大數字化投資,加速 ICT 資本深化進程
經濟增長理論表明,資本積累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與其他要素相比,其對經濟社會的拉動作用更為直接和顯著。5G 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路徑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投資需求路徑。作為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的增加將直接拉動總需求擴張,帶動總產出增長,推動經濟發展。5G 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市場化應用,必須以運營商網絡設備的先期投入作為先決條件,運營商對 5G 網絡及相關配套設施的投資,將直接增加國內對網絡設備的需求,間接帶動元器件、原材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二是投資供給路徑。投資以技術、產品、人力等各種形式形成新的資本,促進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提升,增強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動力。5G的低時延、高速率、低成本特性,將吸引國民經濟各行業擴大 5G 相關投資,加大 ICT 資本投入比重,提升各行業數字化水平,提高投入產出效率,進而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推動經濟增長。
2、促進業務應用創新,挖掘消費潛力擴大消費總量
當前,我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 60%,經濟社會發展已步入消費引領增長的新時期,5G 對擴大消費、釋放內需有著重要作用,具體的作用路徑如下:一是增強信息消費有效供給。5G 的應用將促進信息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讓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新型信息產品,8K 視頻、虛擬現實教育系統等數字內容服務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增加信息消費的有效供給,推動信息消費的擴大和升級,釋放內需潛力,帶動經濟增長。二是帶動“互聯網+”相關消費。5G 將能夠在人們居住、工作、休閑和交通等各種區域,提供身臨其境的交互體驗,有效促進虛擬現實購物、車聯網等垂直領域應用的發展,使用戶的消費行為突破時空限制,真正實現“消費隨心”。因此,5G 的應用將有效帶動其他領域的消費。
3、拓展 ICT 產品國際市場空間,提升我國綜合優勢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對一國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顯著。預期 5G 國際化拓展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外商品貿易路徑,預期標準統一的 5G 技術將極大地便利相關產品及服務的出口,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優化貿易結構,刺激優質產品服務的供給,進而對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二是對外直接投資路徑,通過在國外建立分銷渠道或部署 5G 網絡等,將有效規避貿易壁壘,直接帶動 5G 相關產品出口,充分利用、挖掘國外資源和國外市場,擴大出口份額,促進國內需求擴大,進而帶動國內經濟增長。
(二)5G 對經濟社會影響的測算框架
第一,測算區間的選擇。從國際標準來看,根據 3GPP 5G技術標準推進計劃,5G 標準完整版本將于 2019 年底完成,并作為 IMT-2020 標準于 2020 年初提交 ITU。從我國發展規劃來看,國家高度重視 5G 技術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積極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和超寬帶關鍵技術研究,啟動 5G 商用”。2015 年 9 月,馬凱副總理在出席中歐 5G 戰略合作聯合聲明簽字儀式中宣布,中國將力爭在 2020 年實現 5G 網絡商用。從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歷程來看,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從起步、成熟到被下一代技術代替的周期基本為十年。因此基于上述考慮,選取 2020年至 2030 年為我國 5G 經濟社會影響測算的時間區間。
第二,測算范圍的選擇。本報告采用國民經濟核算的生產法測算 5G 對經濟社會影響,在測算范圍上主要考慮三大部門的收入增長情況,對于電信運營商,主要考慮其通信服務收入,包括來自用戶和其他垂直行業的通信服務支出。對于互聯網企業,主要考慮其信息服務收入,包括來自用戶在移動視頻、網絡游戲等典型業務上的支出。對于設備制造商,考慮兩類收入,一類是網絡設備收入,主要是來自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以及其他垂直行業的網絡設備投資,另一類是終端設備收入,主要是來自用戶的手機/泛終端支出和其他垂直行業的 M2M 終端支出。
第三,測算模型的說明。本報告主要采用兩類模型進行測算。在直接經濟社會貢獻方面,本報告針對納入測算范圍的三大部門測算各個部門在 2020 至 2030 年間的收入增長情況,如電信運營商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公眾用戶和垂直行業用戶的流量服務支出。其中,公眾用戶的支出總額取決于 5G用戶的滲透率和單用戶支出額,本報告深入分析 3G 和 4G技術的滲透路徑和用戶消費特征,研判提出 5G 技術的滲透趨勢,并設定相關模型參數,結合單用戶支出情況,測算得到公眾用戶貢獻的電信服務收入。而設備制造部門的收入主要來自于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收入。僅以網絡設備收入為例,本報告一方面總結了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設備投資支出規律,結合 5G 發展策略和網絡部署的長周期性,對 5G 網絡投資增長進行定量建模;另一方面,本報告考慮了各垂直行業生產投入中的網絡設備支出占比,結合 5G 網絡滲透趨勢,建模分析得到各垂直行業在 5G 網絡設備上的支出額。在間接經濟社會貢獻方面,本報告基于 2012 年國家投入產出表測算各部門經濟活動的間接拉動系數,結合前述直接經濟貢獻測算結果,得到 5G 對經濟社會的間接拉動效應。
第四,測算結果的敏感性分析。為進一步驗證測算結果的穩健性和可靠性,本報告對測算過程中的假設條件和參數變量進行了敏感性分析,通過單因素變動考察其對評估結論的影響程度,找到關鍵影響因素,并檢驗測算結果的穩健性。分析結果顯示,5G 滲透率和信息服務業務增長率為關鍵影響因素,在分別上浮/下浮 10%的情況下,對直接經濟產出測算值的影響均小于 10%,表明測算結果具有較好的穩健性和可靠性。具體說明參見附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