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浦漕盈騰訊定制數據中心,你可以觸摸到“互聯網實體”。聽,微模塊機房里服務器“嗡嗡”作響,這就是“互聯網的心跳”;看,每一根線纜、每一條管道、每一堵墻面都用顏色彰顯著自己的功能,鮮艷奪目的色彩被工程師們排列出秩序美,這就是“機房的顏值”。這里的服務器每天處理著上億個微信點贊,傳送著數以萬計的QQ文件,保護著隨時隨地的微信支付,記錄著玩家們在騰訊游戲里留下的狂喜與憤怒。
在信息網絡部工程師口中,這里是一個創造了無數次“第一”的地方。近期,青浦漕盈二期機房竣工,揭開了神秘面紗。
這里離市區很遠,離世界卻很近。
聽,互聯網的心跳
這顆搏動的心臟,到底承載了騰訊多少生命力?騰訊將全國三分之一的服務器放在了上海,而青浦漕盈是騰訊在上海主要的數據基地之一,是輻射全國的云計算基地,也是亞太地區最先進的云計算和云存儲基礎設施服務平臺之一。
近年來,IT設施的模塊化成了BAT等互聯網公司的重要趨勢。三年前,騰訊想要將這里打造成上海第一個微模塊數據中心,上海電信承接下了這個突破自我的定制合建需求,信網部負責所有IDC機房的建設和運維,以最快速度奠定了這個“第一”。占地1萬多平方米的一期機房于2015年交付,18個月一幢樓的IDC建設速度縮短到12個月,同等規模的二期機房又將“最快速度”縮短至11個月。
如此高標準的數據中心,能夠縮短這么多建設周期,不僅得益于微模塊的技術創新,更仰仗于公司內部的流程創新。公司各職能部門無不為此項目的進展而努力推進著,這也是跨部門協作的又一成果。
一個核心機房里,十個微模塊整齊列隊排開,每一個微模塊都可以看作一個微型的數據中心,能獨立運行,也能自我治愈。
微模塊機房有兩大特長,節能降耗和分步投資。
若干基礎設施組成一個微模塊,一個封閉式空間內維持恒溫恒濕,小循環制冷方式及動態可調電力輸出確保能耗最優。
同時,精確化管控也能進一步減低能耗,提高運維效率。每個微模塊外部都有一個智能監控屏,放在微模塊身體里的傳感器實時傳來濕度、溫度等信息,便于動態調節,一旦發生意外還會發出告警。規范化布線使得每一根光纖都有一張“身份證”,叫什么、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都能通過“身份證”精確識別。
微模塊所有組件都可以在工廠預制,拼裝、改造、搬運都非??焖俜奖?,大大縮短了現場組裝密密麻麻機架的人力和時間,且具備分步投資建設、按需定制的能力。
憑借優秀的設計理念、完善的施工工藝、高效的運維工作,青浦漕盈騰訊定制數據中心以1.38的出色年化PUE榮獲中國數據中心聯盟“優秀中型數據中心”等殊榮。
看,機房的顏值
整個數據中心外觀低調而樸素,騰訊似乎將這條最重要的生命線隱沒在大上海的繁華里。而一層層揭開數據中心內部的神秘面紗,卻發現了一個五彩紛呈的世界。如果說德國工程師是在用生命布線,那么,上海電信的工匠們則是在用靈魂“作畫”。
青浦漕盈騰訊定制數據中心可以稱得上是上海電信最美機房,欲與號稱“顏值最高”的谷歌機房比肩。
研究了一沓沓谷歌、微軟、Facebook機房的照片后,信網部的工程師們開始形成一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色彩管理標準,這也是上海電信的初次嘗試。
在一期數據中心機房里,信網部為冷水機組管道穿上了五彩的保溫“棉外衣”,一改藍黑的沉悶色調。根據水溫分成不同顏色,顏色越冷,管道里流動的水就越冷。冷凍供水管為深藍,冷凍回水管為淺藍,冷卻供水管為綠色,冷卻回水管為橙黃色。維修人員一看便知這是冷水還是暖水,搶修速度倍增,絕對是“中看又中用”。
在二期機房里,信網部工程師們抑制不住自己的創作靈感,二期的色彩管理并不是一期的“復制粘貼”,不僅將啞光的保溫棉換成了更為靚麗的亮光面,更是畫筆一揮,將不同功能的房間粉刷成了不同的顏色。
“以前在兩個相鄰的高低壓配電間巡視時,經常會困惑自己走到了哪一間。”運維人員說,二期將兩個配電間的機柜刷成了活力橙和深海藍兩種顏色后,終于不再像走迷宮了。
在米黃色暖調的走廊里巡視,每打開一個房間都會有一種驚喜等著你,IDC機房是電信藍,配電間是高壓警示常用的黃色,氣體鋼瓶間是消防常用的紅色,水冷空調間是森林一般的綠色,讓人目不暇接。最特別的是柴油發電機室,墻面上包裹著厚厚的吸音板,隔音效果堪比電臺錄音室。以人為本和環保理念處處得以彰顯。 順著五彩斑斕的水管爬上樓頂,黃色水管連接著幾個冷卻塔,光伏板吸收著太陽能,以供數據中心辦公室的燈光用電。從樓頂俯瞰,可以望見鋁合金色的三聯供節能系統,通過對其產生的熱水和高溫廢氣的再利用,以達到冷—熱—電梯級利用的一個能源供應系統。這些五彩斑斕的顏色,相互協作,譜成了青浦漕盈騰訊定制數據中心的“綠色交響曲”。
上海第一個微模塊數據中心,上海電信第一次進行機房色彩管理,青浦漕盈騰訊定制數據中心不斷嘗試創新,才能不斷創下“第一”;從微模塊到三聯供,從三聯供再到太陽能供電,不斷將能耗降低,才能譜出這首環保的“綠色交響曲”;這一切的創造都是出自電信工匠之手,這一天的正常運行都離不開運維人員一次次孤獨的巡檢,大到智能告警平臺,小到一件棉衣,一副隔音耳機,都回歸到以人為本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