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近三年改造的上海虹橋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A樓將正式啟用,旅客除了能感受到煥然一新的航站樓之外,在機場候機時,也能感受到杠杠的電信4G信號和無線網絡。在改造期間,上海電信網發部、移互部等工作人員,從去年9月開始就入駐改造現場,在機場指揮部壓縮施工時間的情況下,率先完成了虹橋機場一號航站樓A樓的網絡覆蓋任務。
■通訊員 程綱
施工時間從一個月縮短到兩周
此前,電信工作人員已經完成了無線覆蓋設備、數據設備等的安裝,但還沒有上電。根據此前的計劃,A樓的無線覆蓋在3月底前開通即可。可是,2月中旬,機場指揮部提出為配合虹橋機場開通前演練,要求三家運營商在3月3日前開通無線信號。這把施工計劃一下子縮短了將近一個月,而從會議結束到開通只有短短的兩周。在這其中,更是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工作人員的出入證得重新更換。機場出入證難辦是眾所周知的,工作人員在設備安裝階段使用的出入證已經失效,要進行無線信號的開通和調測,必須重新辦理臨時證。相關負責人立即收集了網發部、移互部需要該證的所有測試人員的資料,一同辦理出入證。而辦證的過程也經過了來來回回的證件傳遞、審證等環節,終于在5天之后拿到了所有測試人員的出入證。
在辦證的同時,另一個困難也在同步解決中——電信用于信號開通的傳輸網絡需要租賃業主網絡,而當時還沒有和機場方簽訂光纖租賃合同。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關系到開通信號的頭炮是否能打響。但簽合同又是一個冗長的過程,需要協商各種細節,還要資金到位。如果按機場的流程處理,電信內部的流程則要進行較大的突破;如果按電信流程處理,機場作為業主方也不一定認同。關鍵時刻,移互部重保中心副主任趙廣智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和機場方進行協調,經過多次溝通,終于說服他們按電信流程處理。
履行完必要的手續后,機場方安排調通線路,而電信工作人員一邊焦急地等待著他們跳纖的完成,一邊著手做著各項準備工作。2月22日,也就是辦證完成的這一天,機場的跳纖完成,這意味著電信可以使用他們的網絡,但此時離最后期限只有短短的9天了。
幾次在微信群里SOS
路由器設備是否能順利入網?無線信源設備是否能順利開通?一切都還是未知。
果然,在這9天中,困難接踵而來。就在跳纖完成的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員就去機場方的機房調通光纖,誰知機架上的法蘭盤型號有兩種。所謂法蘭盤,就是與光纖連接的端口,這個端口有圓形的,也有方形的,一般圓形的比較常見。工作人員只帶了適配一種法蘭盤型號的光纖,考慮到出入機場機房的出入證的有效期只有一天,如果今天不解決,明天還得去重新領證,又要浪費一天。于是,工作人員在微信群里發出了“求救信號”,向工程部、維護部等各個部門借光纖,過了中午時分,終于等來了光纖。
解決機場機房的光纖問題后,工作人員步行到一公里開外的運營商機房準備跳纖時,又傻眼了,機房中的法蘭盤型號和工作人員此前得到的資料中顯示的型號又不相同。微信群是堅實的“大后方”,通過在微信群中SOS,新一批的光纖再次送來,此時已是下午3點。半小時后,終于調通了一個方向的光路,路由器順利入網,督導、施工隊、監理、維護人員也相繼入場,進行單機的配置、測試、聯調工作。
調試C網和L網前段看似順利,可到距離截止日期還有3天的時候,由于L網的一些設備配置存在問題,遲遲沒有信號,各路工程師排障分析,第二天終于解決了問題,4G信號率先開出。而在開通C網時,在調試中突然發現兩塊板卡損壞,火速從倉庫調貨,3月2日17:30C網信號開通,成為三家運營商中最早完成網絡覆蓋的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