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9日,對于上海電信乒乓球隊的教練陸奇平和六位參賽選手來說,終于贏來了令人興奮的一刻,他們奪得了中國電信2018年“天翼杯”員工乒乓球賽的冠軍。
本次比賽分為預賽和決賽,在預賽中獲得四個賽區前兩名的團隊共赴四川成都決賽賽場,在為期兩天的車輪賽中進行角逐。每場對戰包含五局,分別是男單、女單、混雙、女單、男單,四十歲以下的運動員只允許參與前兩局的對決,而四十歲以上的運動員則可以參與全部五局的任意一局對決。
時間的緊湊、賽事的密集加上運動員年齡帶來的體能限制,使得這場比賽打得無比艱難,冠軍的榮譽變得更加厚重。
靈活變陣彌補弱勢
“車輪賽的賽制使得比賽中基本沒有偶然的成分,完全是真實實力的對決。”陸奇平說,緊張的“車輪戰”讓運動員在兩天時間里近乎沒有喘息的余地,因為這種賽制一改以往八進四、四進二式的晉級賽,每個隊都要與來自其他省份的7個戰隊逐一比拼,這意味著隊員們往往還來不及發揮作戰技巧,身體早已筋疲力盡。即使是現年57歲、身經百戰的陸奇平,也是第一次在正式比賽遇到這種賽制,此前只有訓練時才會采用。
不僅車輪賽的賽制考驗著參賽隊員們的體力和耐力,上海電信隊面臨的競爭對手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進入冠亞軍爭奪的是上海電信隊和廣東電信隊,這已經是陸奇平帶著隊員們第二次與廣東電信隊“狹路相逢”。上一次,上海隊出師不利,以失敗告終,“這次必須贏”是縈繞在隊員們腦海中的唯一目標。
汗水浸透賽服,體力早已透支,但是比賽還要繼續。與廣東隊的這場決戰已經是兩天時間里進行的第十六場,也是最后一場對決。“我們不是絕對能贏的,大家都憋著一口氣,你贏一局我贏一局,僵持不下。”隊員周瑩回憶這場賽事時,腦中仍揮之不去精神上的壓力與體能上的絕對消耗。在這樣的強度之下,比拼的已經不僅僅是乒乓球技能,還有釋放體能的耐力與善始善終的心態。
當然,策略也很重要。在對戰廣東隊之前,上海隊在與第三名的四川隊對戰時小心翼翼地采取了田忌賽馬的策略,試驗了讓體力較弱的隊員先去與對方的強手較量,將自己實力較強的隊員留在后面對抗對方實力較弱的隊員的方式,效果很好。
因此,在決賽時,陸奇平也決定采取這種策略,當面對其他隊的精兵強將時,上海隊派出實力相對弱的隊員應戰。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奏效了!陸奇平告訴記者,廣東隊在決賽時壓力也非常大,所以他們必定不會輕易更換隊員的出場順序。上海隊采用的田忌賽馬的出場順序,最終打了廣東隊一個措手不及。
帶著領獎服出征
從壓力重重到如釋重負、凱旋而歸,這背后不僅有策略調整的技巧,更離不開隊員們日常的“千錘百煉”。
隊員馮瑜回憶,決賽前的一個多月,自己和其他隊員都是加緊訓練。郵電俱樂部里日常的工作不能放,原本一周一次的訓練加緊到一周兩次。由于年長的緣故,馮瑜在訓練后期經常出現低血糖的情況,單位會準備飲料和點心,為大家及時補充能量。
除了乒乓球技術相關的訓練,體能訓練也是重中之重。周瑩告訴記者,對于40歲以上這樣的中年運動員,能夠在體力上支撐到最后,也就基本獲得了勝利。比賽進行到后期,就像一場持續消耗體能的“乒乓馬拉松”,所以在比賽前期要通過“舉鐵”等訓練提升自己的肌耐力。
支撐大家在決賽前加緊訓練的一個原因,還有來自預賽的失利。
在電信其他省市的乒乓球運動員眼中,上海電信乒乓球隊是一支強隊,有很高的美譽度,陸奇平辦公室背后的柜子里就擺滿了各種賽事的冠軍獎杯。今年7月,上海隊趕赴成都分賽區參加預賽,比賽還未開始,大家都相信上海隊能獲得冠軍。但是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上海隊在預賽中以0:3輸給了東道主四川隊,成為成都賽區的第二名。上海隊的隊員們內心非常不是滋味,胸中悶了一口氣。
馮瑜說,預賽階段的失敗,讓大家心里憋了一口氣,帶著這口氣,大家才更加具有決賽獲勝的使命感。此外,在出征決賽前,每個隊員的背包里都裝了一套專門用來領獎的領獎服。
7月的成都氣候濕潤,這給來自上海的隊員們帶來了一點小小的不適。比如周瑩在一次發球時,因為球拍濕滑,她發的一個球被裁判判作擦邊球,雙方在擦邊球的認定上有爭執,但最終還是以裁判的判定為準。雖然有點不服,但周瑩還是贏得了這局比賽。吸取了這次教訓,日后,隊員們在發球動作上進行了略微的調整,保證發球的成功率。
“乒乓球是電信的老傳統。”如今,43歲的馮瑜、42歲的周瑩和夏毅強常把這個傳統銘記在心。2007年和2008年,乒乓球隊新進了兩個80后的男孩子。“但是這還遠遠不夠,乒乓球隊如今有些青黃不接。”還有三年就要退休的陸奇平感嘆道。如今的電信乒乓球隊中,年輕人的數量越來越少了,身為教練,他希望能有90后的年輕人進入到這個隊伍,也希望能后繼有人,將這項持續幾十年的優良傳統繼承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