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從高空中俯瞰國家會展中心,那形態像極了一片象征幸運的“四葉草”。每瓣葉片的位置上都坐落著兩大展館,可展覽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為了迎接即將在11月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電信自6月起就開始精心“雕琢”這些“葉子”,通過高質量、多層次的信息通信網絡,為進博會提供全方位的通信服務。按照計劃,進博會場館通信建設將于8月底結束,目前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動地進行中。在進博會倒計時100天之際,記者走進了進博會工地。
朝七晚九的工作節奏
在移動建設方面,上海電信正在為整個進博會實施pRRU(微型遠端射頻單元)建設,同時兼有新場館的籌建、商務樓區域室分系統的補盲以及4G主設備的替換。原本主要場館的布線已經完成,然而就在上周相關領導前往視察的過程中,對吊頂的高度提出了修改意見。于是吊頂這層光滑的“皮膚”需要“整容”,露出了隱藏在背后的復雜“骨骼”,而電信花費一個半月的時間才布好的天線作為吊頂的“命運共同體”,也不得不在一夕之間被打回原形。
吊頂雖然亟待重建,進博會工程的時間表卻沒有寬容的余地。移互部負責無線網建設項目管理的韓明告訴記者,恢復吊頂只需要五到七天,電信卻必須在工程剩余的一個月內追回原本的進度。為此,施工人員咬緊牙關擠出時間來趕工。他們每天得從寶山提早兩個小時趕到位于青浦的國家會展中心,從早上6:30忙到晚上6:30。來自集成商的現場工程負責人顧昇昇為了追趕進度,更是開啟了7×12的生活模式,一周里幾乎找不到一天休息,每天早上7:30出門、晚上9:30回家的節奏令妻子都忍不住“發飆”了。
走進進博會項目的“指揮部”,感覺自己簡直走進了一個倉庫。屋里的三面墻都堆滿了待用的主材,除了成筒的網線,還有一箱箱直逼天花板的pRRU。一卷305米的網線,他們每天要布十余卷,相當于鋪設3公里。到目前為止,總計布設了60公里的網線,“這已經是虹橋到浦東機場的路程了。”
急中生智地鋪設光纜
青浦局此次為進博會項目提供固話、固網的通信配套工作,既要配合移互部的無線網絡提升,又要進行自身的光纜路由優化,由原先的單路由轉成雙路由,借此增強安全性,即使一臺設備發生故障也能有備無患。
由于進博會需要增加大量通信光纜和pRRU,不但導致主機房空間緊張,連制冷系統都有突破臨界值的危險。因此,青浦局積極為機房進行空調改造,將空調數量增加到兩主一備,以防將來設備因為高負荷的運轉發起“高熱”。
進博會主場館將采用電信光纜。目前青浦局在主場館的光纜覆蓋已經基本完成。負責主要施工建設的青浦局客響中心主任馬衛東說,為了給無線建設作好鋪墊,有線網絡的施工在7月底之前就有望全部完成,剩下的任務就是在8月底整個進博會工程結束前配合移互部的工作。“施工本身不難,難的是要在指定時間段開工。”馬衛東感慨道,進博會項目的施工現場對材料堆放、人員進場、施工時間等都要進行嚴格的安檢。
為了順利推進施工,青浦局維護中心保障組同樣動了不少腦筋。負責電光纜維護的黃建國說,國展中心的展館外沒有管道,同時又不允許施工方開挖路面。為此,維護人員想了很多方法來解決光纜鋪設的問題,最后總算報上了理想的應對方案:從地下車庫的橋架將光纜引上后,一邊借用綠化淺埋,一邊利用雨水管穿放光纜,這樣就能把光纜“隱蔽”地送到展館內的通信車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