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部的洪曉雁出身于法律專業,卻選擇了電信營業廳作為職業生涯的起步。十余年中,她面對每一次挑戰都交出了漂亮的答卷。穩步增長的銷售數據證明洪曉雁是一個壓力之下出戰果的女強人。
■記者劉慧瑩
“我這個人需要被逼一逼”
洪曉雁在上海電信工作了十余年,從東區局的營業廳到大連路實訓廳,再到渠道部,她從一名一線營業員成長為上海電信銷售和培訓架構的設計參與者。在洪曉雁看來,自己是被責任心“逼”到了管理崗位。如今,洪曉雁再次為自己新任的工作交上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記者:我進門時看到你還在打電話溝通工作,當前你正在著手哪些工作?
洪曉雁:我現在主要負責專營渠道的銷售推進、策劃和培訓的推行工作,也就是從渠道方發力促進門店業務增長,培養門店銷售人員。具體來講,我們需要策劃門店的精準化營銷和門店引流的方案。
這些工作的核心思路是,復雜的事情總部來做,簡單的事情一線來做。一線最重要的是執行,所以總部要給他們很多具體的標準動作去執行。
記者:你是如何開展精準化營銷工作的?
洪曉雁:門店的精準化營銷其實就是區別對待有不同需求的用戶,它的目的是提升商機捕捉率。我們會通過CRM系統中的數據,為所有用戶貼上標簽,比如針對單寬用戶,我們把他們鎖定為單轉融目標用戶,把這些信息添加在標簽當中。
對于營業員來說,只要點擊標簽,就可以了解該用戶的業務情況,然后通過系統推薦的營銷話術對其進行目標業務銷售。我們要求營業員對每一個進店用戶都進行標簽點擊,以防止錯失營銷機會。對于店長和區局管理人員來說,這樣的操作也能更直觀地了解業務轉化率低的成因。
記者:門店引流工作有什么技巧嗎?
洪曉雁:門店引流就是在精準化營銷的指引下,結合電信其他部門比如微廳、網廳等其他資源,尋找里面的目標用戶,為他發送單轉融的推薦單頁。用戶只需要在界面點擊“愿意轉化”,并留下聯系電話,就會在幾天后收到門店打來的電話。此外,帳務中心也會通過郵寄賬單的形式,把適合該用戶的業務整合成《告用戶書》,連同紙質賬單一起郵寄給他,《告用戶書》的反面則是用戶家附近的一些營業廳地址。
記者:從數據上看,你去年的工作對營業廳的銷售增長卓有成效,你怎么看待這樣的成果?
洪曉雁: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需要感謝整個團隊。有了大家在策劃和執行上的分層部署以及好的銷售理念作為支撐,才有這樣可觀的結果。
從我個人來講,這也是我成長的一個機遇。東區局的領導過去一直對我說:“你這個人需要逼一逼,逼一下就出來了。”所以我當時從營業員到店長只用了一年的時間,之后在世博會新聞中心服務點做店長,后來我又被推薦進入公司人力資源的實訓項目組做牽頭老師,實訓項目組里其他老師都非常優秀,我就在那個環境下不斷學習和成長,也是一種責任心在不斷推動著我。
愛女兒也愛事業
近些年,洪曉雁的生活中發生了變化——女兒的出生為她增加了甜蜜的負擔。愛女兒也愛工作,女兒工作兩不誤,洪曉雁同樣為生活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記者:您的微信頭像是和女兒的合影,女兒為你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洪曉雁:我女兒3歲,有了小孩感覺就不太一樣了。我過去喜歡看小說,不過現在的主要時間都在女兒身上了,自己的時間也少了。她今年才上幼兒園,白天有老師照看,但是晚上不看到我就會睡不著覺,所以我有時蠻難平衡工作和她。我需要經常加班,所以我有時將工作帶回家去做。
記者:身為人母,如何協調好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系呢?
洪曉雁:女兒很黏我,所以我的節奏就是上班工作、下班帶她。女兒晚上要跟我一起睡,我也只能趁她睡著后,才能做些工作。記得有一次臨時要修改一個材料,我晚上10點鐘看她睡著后開始工作,10點半她醒了,我又沒有空去哄她,所以她一邊哭我一邊在做,一直到12點多才做完。
未來的誘惑在于充滿挑戰
盡管不斷涌現的新工作讓洪曉雁倍感壓力,但在面臨選擇時,她總是放棄重復性的工作,轉而選擇面臨新鮮的挑戰。在她眼中,新鮮感是吸引她接受挑戰的助推劑。
記者:完成銷售管理方面的工作對你來說有壓力嗎?
洪曉雁:我從銷售起步,后來從事銷售培訓工作,去年我進入渠道部后又擔任起銷售管理工作,內心壓力還是蠻大的。
你猜我是什么專業的?其實我大學本科是法學,2007年進入營業廳工作,我的親戚朋友都感到很意外,但是爸媽對我的選擇很“縱容”,這也是我的幸運吧,我可以做我喜歡做的事。
我去年剛進入渠道部時,一下子進入到陌生的環境,而且一開始節奏就非常快。所以最初的幾個月,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點多。我和14個區局的銷售對口人一一溝通,其實當時他們都比我更了解銷售管理應該怎么做,這對我來說也是個學習的過程。去年我的銷售重點是移動業務,今年我又要將工作重心轉向寬帶業務,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不過我喜歡挑戰,因為壓力和責任總是能推動我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