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個崗位做了20多年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莘閔局莘建分局建設與維護管理員朱鑫最有發言權。自1995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扎根后端崗位,是莘閔局的維護尖兵。2017年間,面對工作中的各種艱難困阻,他都能及時化險為夷,實現反超。
■記者戚夜云
當工作節奏被“打亂”
2014年,公司開始大規模推進傳統交換設備的退網工作。因為規模龐大、用戶量多,該項工作分批次進行。對于朱鑫來說,最后一批的TDM退網原本井然有序,但是下半年卻接到了“改期通知”
記者:今年工作的重點、難點在哪里?
朱鑫:我的工作主要有四項內容,綜合維護、裝維、網絡建設和小區攻防。綜合維護一向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今年要配合公司進行TDM退網工作。TDM退網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原計劃在2017年10月底完成,但計劃有變,要求我們提前至9月底完成,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工作壓力。
記者:提前一個月對你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朱鑫:完全打亂了我們工作節奏。
雖然7月初就接到了割接時間更改的通知,但是由于前期相關新設備缺貨等諸多原因,我們8月下旬才開始割接。原計劃10月底完成,每個人500線/天,時間足夠。但是改成9月底的話,整個周期被壓縮至一半。割接工作還有點特殊,地方就那么大,容不下太多人,靠增加人手的方法不起作用,只能拉長每個人的工作的時間。
8月底9月初,我們團隊9個人,輪流加班,在犧牲了晚上與雙休日的前提下,每個人割接量達到800線/天。
記者:那段時間如何調整員工的情緒?
朱鑫:晚上加班準備了許多慰問點心。其實我帶的團隊至少都共事10年以上了,每個人都知根知底一條心。平時臨時任務也多,這樣的加班大家都沒有當回事。
其實,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團隊對我的信任上,而信任是在平時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他們現在碰到任何事情,常常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找我,因為我始終把解決他們的問題,當作重點工作來做,即使我最后能力不及,也會坦誠地跟對方說明原因。
最后4個月的“逆襲”
在朱鑫的工作中,光電話平移工作占很大的分量。去年上半年這一任務完成得并不理想,朱鑫的壓力徒增。然而在隨后的4個月里他們實現“逆襲”。
記者:下半年的逆襲是如何做到的?
朱鑫:說實話,對于去年上半年的完成情況我們也有一點意外。我們分析了一下原因,一方面光電話平移主要由裝維人員來完成,可是對于裝維人員來說,“裝維”才是最重要的。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去年下半年我們提出一項“蘿卜加大棒”策略,除了每完成一線就獎勵一筆錢外,我還建了一個群,給他們每天設立目標,并在群里通報完成率。每日目標沒完成的人員,還需要在群里說明原因,用這樣的方式給他們增加一點點壓力。
另一方面,在與用戶打交道上,我們也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我們開展光電話平移工作,以前我們先張貼通知公示一段時間,再上門做工作,如果用戶不在家,或者不方便,我們再另約時間,戰線拉得較長。但其實“方法”可以變通一點,直接晚上上門,說明原因后開展工作,如此一來,效率提高不少。
記者:工作思路是怎么轉換的?
朱鑫:我們區局會定期通過郵件的形式通報各分局光平移電話的完成情況,在郵件里發現隔壁分局完成率是我們好幾倍,當時我就打電話給對方,了解了他們的具體做法,“直截了當”的上門服務方法就是這樣借鑒過來的。
記者:今年工作中,最引以為傲的是什么?
朱鑫:堅持。說一件小事吧,作為分局網絡建設發起人,我還負責新項目立項工作。這項工作并不復雜,用戶辦寬帶發現沒有相關資源時,我就需要立項建設新資源。立項工作貴在及時,我堅持每一天都刷新后臺,從不落下立項工作。去年經過我手的新立項工作就有198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