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點亮人生”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對于浦東局政企中心的張天浩而言,這句廣告語恰恰是他十幾年公益生涯的寫照。
從2004年開始,張天浩就走上了公益之路,出生于新場古鎮的他,在這座古老的小鎮里,策劃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公益活動,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組織各方力量進行援助;常規性的公益活動中,也常能見到他的身影。
一件件溫暖世間的事,點亮了張天浩的人生。
■記者陳興華
從20人發展到600人
要說和公益事業結緣,還得追溯到2001年,張天浩創辦了一個互聯網生活服務網站——52生活網,當時正是我國互聯網行業的第一波高潮,張天浩也算是時代的“弄潮兒”,他希望這個平臺能為生活在原南匯縣的人們提供各類信息咨詢,包括家居生活、教育培訓、人才招聘、親子園地等。網站在張天浩的手里也運營得有聲有色,在當地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尤其是網站上的論壇版塊,網友們經常熱烈地討論各種問題。
做公益的想法就是這樣產生的,2004年,有網友向張天浩提出“為什么不在網站做一些公益活動”,這個建議讓張天浩眼前一亮,他和網站的運營團隊商量這事,團隊成員一拍即合,并確立了線下策劃、線上拓展的運營方式以及“把公益人員聚在一起,做有意思有意義的事情”的理念。
一開始,公益團隊的成員并不多,但分工非常明確,成立了策劃、宣傳、人員管理、執行四個工作職能專項分組。一旦開始,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隨著線上線下運營模式越來越成熟,受到感染并加入這個組織的人也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20多位核心成員發展到了現在有600多位長期參與公益活動的人員。看到越來越多人參與其中,這是張天浩最為自豪的時刻。
每一次不幸總有他伸出援手
在這14年中,團隊舉辦過大大小小無數次的公益活動。其中規模較大的要屬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時,地震在公益團隊里引起了熱烈討論。3天之后,張天浩通過52生活網發布了招募貼,組織網友或志愿者進行義賣募捐賑災。招募貼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響應,5月17日早上,在惠南鎮東方電影院廣場,張天浩帶領60余位志愿者搭建展臺,整理衣物、日用品、生活電器等各種義賣物資,還點亮了用于祈禱的愛心蠟燭。
義賣活動開始后,走過路過的市民都踴躍參與。不少家長帶著小孩進行祈禱并參與愛心義賣募捐活動,有的人并沒有看中義賣物資,但也參與其中為災區盡一份微薄之力。活動從早上9點持續到天黑,大約有3000人左右參與活動,為災區籌集了5萬余元善款。
通過公益活動幫助他人,張天浩內心最真切的感受是快樂,這是他創辦公益團隊的初衷以及堅持多年的理由。而汶川地震這一次的義賣活動,張天浩的心情是沉重的。
讓張天浩印象深刻的另外一次活動是2009年2月,張天浩從新聞中得知,南匯航頭的一位出租車司機在半夜遭遇搶劫而遇害,這位“的哥”是家中唯一的頂梁柱,高齡的老人、殘疾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兒,對這樣的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張天浩立即通過52生活網發布愛心倡議,呼吁網友關注支持這個不幸的家庭。短短兩個星期,當地百余網友通過現金捐款、支付寶、銀行卡轉賬等方式捐款12000余元。張天浩與幾位網友把款項交到“的哥”妻子手中,并鼓勵其勇敢面對生活。后來,張天浩還收到了一封來自“的哥”家屬的感謝信。
“讓看著我長大的老人不孤單”
或許由于出生、成長于新場古鎮,張天浩對這里有著很深的感觸和情懷,他發現這里居住著很多獨居老人,很多老人都是看著他長大的。于是,他成立了“夕陽圓夢,愛上古鎮”公益項目,以52生活網為網絡平臺招募志愿者,為古鎮空巢老人完成心愿。同時,團隊向社會征集愛心資源,通過義賣、愛心人士捐贈、和商家合作等方式籌集資金,成立了公益基金。基金全部用于為獨居老人服務,比如在炎熱的夏季,團隊用公益基金購買綠豆湯等,在52生活網線下的基地門口免費提供給老人。重陽節,團隊用基金購買了米、油、鹽、牙刷、盆、碗等各種愛心用品,送到了近200名獨居老人的家里。
在為獨居老人服務的過程中,張天浩一直在探索新形式。比如“園藝結對關愛”,讓志愿者和老人共種一棵花或樹,讓老人體會到“春暖花開”的關懷。2017年9月,正值抗戰勝利70周年,志愿者服務隊走訪到老“八路軍”家里,聽他們講過去的抗戰故事。雖然老人們有的已吐字不清,但回想起當年的崢嶸歲月,很多老人聲淚俱下,這樣的氛圍也感染著年輕的志愿者。讓張天浩高興的是,他們團隊組織策劃的“530Runningbaby”古鎮親子公益活動已經成了新場古鎮的一項特色活動,參與活動的親子家庭為老人讀報、唱歌,讓老人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悅,孩子們也體驗了一場歡樂的“愛心之旅”。
2015年,張天浩團隊獲得了“浦東新區十佳志愿者服務團隊”的稱號,這是他最自豪的一個獎項。2017年,張天浩獲得新場鎮“最美家庭”榮譽。實際上,張天浩就出生于一個“公益之家”,他的父親也熱衷于公益,是浦東癌癥康復協會新場康復站的站長,帶領癌癥患者和病魔作斗爭。在張天浩看來,公益事業是永無止境的,因此,近年來,他還利用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召集更多有愛心的志愿者從事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