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上海司羽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迎來了自己3周歲的生日,作為公司創始人,才磊和李毅俊心中百感交集。在自己開公司、走上創業路之前,她們都是上海電信電渠中心的員工,在企業鼓勵員工創業的浪潮中走在了潮頭,外出闖蕩,成為上海公司首批外出承包團隊。
創業之路異常艱辛,個中滋味常人難以體會。
對于80后的才磊和70后的李毅俊兩位“小女子”放著穩定的國企工作不要,卻要自己闖蕩,不要說周圍人,就是自己家里人一時半刻也難以轉過彎來。
這一路并不平坦,但她們正走得越來越好。現在司羽通信已擁有80多名員工,并在北京建立了分公司,年營業收入超過3000萬元。才磊說,因為有了公司及電渠中心強有力的支撐,司羽通信才能壯大發展,今后司羽通信將和電信其他許許多多劃小承包、獨立創業團隊一樣,繼續勇敢向前。
■記者錢立富
從“小CEO”到“CEO”
2014年3月,電渠中心內部啟動劃小承包工作,力度相當大,中心所有的前后端業務都被拿出來承包,建立了10多個劃小承包體,每個劃小承包體被稱之為“阿米巴”,當時才磊和李毅俊承包的是電信網廳項目。
大約半年之后,才磊和李毅俊有了進一步的想法,她們想讓網廳平臺更加電商化,要跟上互聯網發展的步伐。就在這時,電渠中心也發出號召鼓勵有能力的員工外出承包,期望通過更加創新的模式來適應外界的競爭和發展。才磊和李毅俊外出創業的想法得到了電渠中心領導的支持,不過領導也有一絲擔憂,這兩位“小女子”都沒有公司運營的經驗,就這樣直接出去闖蕩能行嗎?所以,當時電渠中心領導建議她們先找一家熟悉的企業合作,扶上馬送一程。但充滿著創業激情的兩人還是堅持,自己要直接出去闖蕩。
就這樣,在2014年12月,兩人與公司解除了勞動合同關系,所創辦的上海司羽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開張營業,公司注冊資本是100萬元。在這一時刻,她們的身份發生了轉變,不再是電信員工,變成了電信的代理商。“我們完全是自負盈虧的,不從電渠中心拿工資,公司的成本費用都由自己來承擔。”
兩人為此都下了“血本”,一開始就各掏出了數十萬元作為注冊資本,才磊掏得多一些,是公司大股東,現在也是公司CEO,李毅俊則是公司VP(副總裁)。
兩次拒絕上市公司收購
創業之路,總是布滿荊棘。
2016年開始,司羽通信進入了穩步發展的階段,團隊規模不斷擴大,業務規模也在不斷攀升。不過才磊和李毅俊兩人身上的擔子并沒有減輕,因為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資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她們不再像以前在電信工作一樣,每月拿薪水,作為創業公司的當家人,才磊和李毅俊要考慮如何才有足夠的資金來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自負盈虧”可不是一句空話。
當時,為了籌集資金,才磊賣了自己的車子,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從銀行貸款了300多萬元,李毅俊也從銀行貸款了60多萬元,這些錢全部投入了公司運轉當中。“公司的賬上沒有多余的現金,發完了這個月的員工工資,我們就想著湊下個月的員工工資。”才磊說,那段時間她感受到極大的資金壓力。
那時有兩家上市公司向司羽通信拋出了收購邀約,“其中一家公司和我們處于相同行業,他們的老板當年也是從運營商出來的,只要同意他們的條件,馬上就有一筆錢進來。”才磊說道。另一家上市公司則喜歡到處收購,對電信行業和運營商電子渠道建設并不了解。
對于這兩家上市的收購邀約,才磊和李毅俊拒絕了,因為在她們看來,司羽通信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即使再難,也有信心能讓他茁壯成長起來。
在內部也實行劃小承包
現在司羽通信已頗有規模,承接的業務也從上海電信電渠,拓展到中國電信集團電渠以及集團政企領域。同時,司羽通信還擁有6項軟件著作權專利,被上海市評為高新技術企業和雙軟企業,并通過了ISO90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公司之所以能快速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才磊和李毅俊在自己公司內部實行劃小承包,按照項目和產品線分成幾個團隊,團隊負責人擁有充分的用人權和財權。“我完全放權給團隊負責人,他們自己給成員進行績效打分,他們要招人、招什么樣的人、給出多少月薪,都是團隊負責人自己定的。往往是招好了人后,他們才跟我打聲招呼,說‘才姐,我今天招了個人’。”才磊說道。
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員工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內部凝聚力變得更為強大,員工收入有了大幅提升,據稱收入最高的員工年薪達到50多萬元。
前些日子,曾有一家相識的公司去司羽通信挖人,才磊并沒有干涉,跟對方公司HR人員說,如果員工愿意走,她不攔著。顯然,才磊對自己的公司和員工都很有信心。
幸好創業路上有“娘家人”
外出創業3年來,才磊和李毅俊經歷了風風雨雨,遭遇了諸多困難。讓她們暖心的是,在困難出現之時,“娘家人”電渠中心總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部門領導也不斷為這兩位外出創業的“前員工”打氣、漲信心。
司羽通信運營后的第一年,干的一件大事是對網廳進行改版,推動線下業務辦理向線上轉移。這次網廳在視覺、排版、交互方面都進行了較大改變,更加電商化,這得到了集團的認可,并以此作為模板向其他省市電信公司進行推廣。“在第一年,我們60%的線下業務都可以在線上辦理了。”才磊說道。
為了推動業務發展,司羽通信“招兵買馬”,從外部招聘來自互聯網行業的專業人士。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電信內部出來的人,對電信業務比較了解,但是對互聯網懂得比較少。招聘而來的互聯網專業人才,他們懂互聯網,但很難融入運營商的業務當中,做出來的東西,落地性比較弱。”
就在兩人為此苦惱之時,電渠中心請來知名互聯網企業中有經驗的團隊,為司羽通信人員提供培訓和指導,協助完成日常創新項目,“這使得在我們日常工作流程、問題解決等方面,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帶動了整個團隊業務水平的提升。”同時,電渠中心還請來中歐商學院教授來講課,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互聯網發展的現狀和趨勢。
來自于“娘家人”的支撐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指導創業團隊進行財務管控,比如最初兩年免費提供辦公場地,更重要的是,在關鍵時刻獲得電渠中心領導的鼓舞和力挺。“在第一年運營期結束后,有一些不看好我們的聲音出來,但是領導還是很堅決,繼續支持我們創業。”才磊說道。
外出創業至今正好3年,在才磊和李毅俊看來,能夠將自有研發的產品用在電信核心平臺上,能夠為電渠運營提供創新高效的產品,是團隊的榮耀和自豪,“不忘初心,今后我們會繼續腳踏實地,一步步勇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