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他們身著軍裝,保家衛國;
如今,他們堅守崗位,初心依舊。
秦峰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網絡運行部)
他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的一員,親歷1997年香港回歸莊重的一刻。退伍后回到電源中心,充分發揚部隊打硬仗、打勝仗的頑強作風,曾前后兩次被公司派往孟加拉國參與當地電信改造,回國后又經歷了4年的三線改造工程。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夢想、初衷,或許各有不同,但因一身橄欖綠,從此有了共同使命擔當。”
司徒志華
(中國電信上海南區局維護中心)
他是一個從軍隊退伍的硬漢,真誠樸實。自從走上動力維護這個崗位,軍人的素質和紀律讓他就像個一個忠誠的衛士,守護著動力空調設備,用最扎實和最嚴謹的工作態度,體現著軍人的本色。炎炎烈日,冰冷寒夜,設備應急搶修處處都有他的身影。他沒有亮堂堂的口號,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只有通過千百次磨煉成就的過硬技術。
周晨浩
(中國電信上海北區局和田分局)
2012年底,他從武警部隊退伍,進入北區局和田分局從事派單銷售經理。多年的軍旅生活塑造了他堅毅頑強、吃苦耐勞的性格。身為共產黨員的他,通過參加“創美麗家園,黨員在行動”社區活動,以嫻熟的專業技能和周到的貼心服務,獲得轄區街道的認可,并于今年3月拿下加密通信百余線的大單。
韓軍
(中國電信上海北區局甘泉分局)
1995年12月從38502海軍司令部復員后,他進入長途電信局從事電力工作,后被安排到甘泉分局做客戶經理,2015年他主動請纓成為一名小CEO。長期接受部隊的教導和熏陶,他養成了不畏艱難、吃苦耐勞的精神。今年甘泉分局完成“精/微三掃”58個小區覆蓋,設攤場次達到116場,他幾乎場場到崗,用行動和業績證明退伍軍人的風采。
李永寧
(中國電信上海嘉定局南翔分局)
他曾參加老山對越輪戰,在一線戰場奮戰165天,爬過險山密林,鉆過貓耳洞、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1987年10月退伍后,他來到嘉定郵電局,三十年如一日,一頭扎根基層,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軍人敢打敢拼的硬朗作風,在裝維質量、設備回收率等指標完成上,始終保持在區局名列。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他讓“英勇頑強、不畏艱苦”的“貓耳洞精神”在新時期持續閃光。
沈昱
(中國電信上海青浦局維護中心)
甘于平凡、無怨無悔。他進入青浦電信局工作后,吃苦耐勞,一絲不茍,從線路維護的基層,一直做到趙巷分局的測量室班長,連續三年被評為先進員工。面對新技術、新趨勢,他不畏艱難,轉戰于維中動力維護第一線,從零學起,挑戰自我。他立足動力專業,積極投身應急通信,將保障通信安全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
商海民
(中國電信上海北區局甘泉分局)
他先后在河北保定86004第二航空預備學校服役,陜西戶縣86028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16航校當一名光榮的空軍,執行過多次部隊飛行任務。工作中他說一不二,堅決執行領導布置的各項任務,為分局做好派單銷售支撐工作。他說:“我今年59歲,不到兩個月就退休了,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更要立足崗位,站好最后一班崗。”
沈衛朝
(中國電信上海移動互聯網部重保中心)
1977年1月,他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活。第一次手握鋼槍站崗放哨、第一次開山放炮建碉堡、第一次扛著機槍打靶歸來、第一次成為“硬骨頭”班成員、第一次勤奮學習搞科研,點點滴滴都讓他銘記于心。如今在電信從事無人機應用項目,他覺得更是實現了當年他在部隊做氣象觀察員時的夢想。他想那時要有無人機,他一定會用它來代替探空氣球完成高空氣象數據采集,為相關單位提供更加準確地氣象報告。
蔡鋒
(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大數據部)
他認為,退伍,只是戰場的轉移,真正的軍人,即使脫下軍裝,依然會保持軍人的信念和勇敢,保持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優秀品質,用實際行動展現“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的軍人風范。蔡鋒目前從事大數據智慧運營研發,曾參與數立方產品開發,完成數立方產品三個模型;在分布式環境下進行代碼的開發驗證;參與IPTV大數據精準營銷產品開發,并完成2個省級公司落地應用。
王珣
(中國電信上海浦東局臨港分局)
軍人出身、作風干練、吃苦耐勞、堅韌不拔是王珣的標簽。作身為臨港分局政企組的客戶經理,他主要負責管轄洋山島信息化建設。由于洋山島本地沒有郵局快遞服務,電信賬單無法準時送達。他急客戶所急,每月奔波于“省市”(洋山島部分區域為浙江信號)兩地之間。當看到自己的辛勞付出在島上的通訊建設成果中展現出來之時,他倍感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