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大數據已經不是一個高高在上、讓人仰望的名詞,大數據應用已經滲透進越來越多的行業,越來越具體化、形象化,讓人們見識到大數據的魅力。上海電信在大數據領域布局較早,現在豐富的大數據應用已呈現出來。在公共交通領域,乘客的乘坐頻率、平均花費時間、公眾滿意度和周邊車輛暢通情況如何?在商圈內,商場內每層的人流量分布如何、誰是最受歡迎的店鋪、消費者在店鋪內停留的時間有多長?基于上海電信提供的大數據分析,這些信息都能展現出來,向公眾展示了一個有序運行的透明社會。
為71路中運量公交“正名”
在6月底7月初舉行的“世界移動大會·上海”(MWCS)展會上,中國電信展區內的大數據應用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駐足關注,他們被與中運量71路公交車相關的大數據分析吸引住了。
在現場的大屏幕上,頁面左側的曲線圖展示了工作日/節假日中運量71路的日均客運量、中運量開通前后71路的車速變化情況和社會車輛的車速變化情況,頁面中間部分區域重點展示了一天之中不同時段內的站點之間用時情況和上客下客情況。在頁面上,如果是藍色線條,則表明現在區間用時比之前要短,反之則用紅色線條表示。大數據分析表明,在中運量71路投入使用后,老乘客每天節約了時間,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時段,節省時間的效果更加明顯。
“中運量投入使用的本身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市民在高峰時段能有穩定的出行線路。大數據分析結果表明,中運量71路達成了這一目的,在高峰時段乘客數量增加,而且耗時減少。”新業務部大數據運營團隊相關人士說道。
公司利用大數據對71路中運量公交進行了客觀準確地評估,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認可。
大數據分析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而且類似的大數據分析以前從未做過,新業務部大數據團隊在數據挖掘、建立模型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我們采集了沿線基站站點的經緯度,分析用戶的手機移動軌跡,如果和71路站點信息高度重疊,而且用戶移動速度和公交車運動速度相符,就判斷這是有效的,從而推斷出人流量和車速。”新業務部大數據運營團隊相關人士表示。實際上,這并不是件容易事,因為中運量71路專用車道旁邊,還有社會車輛車道,很多社會車輛的軌跡是和中運量71路相近的,所以要剔除這部分用戶數據,“這時我們通過更廣范圍內的車輛運動軌跡來判斷這是不是社會車輛,比如這輛車是共71路起始站點就已經開始運動的,那么它應該就是社會車輛。”
為了確保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相關人員還多次乘坐中運量71路公交車,實地進行數據采樣。
讓商圈真正智慧起來
如今,線下商城面臨租金上漲、線上競爭、商戶經營不穩定等壓力,如何提升線下商城的競爭力,大數據可以助一臂之力。
金橋太茂商業廣場位于浦東新區金橋正中心,去年正式開張,整合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親子等一站式多元化體驗。和很多商圈不同的是,大數據在這里得到了具體應用,給商城、入住商戶和消費者都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在之前舉行的MWCS展會上,公司也展示了大數據給金橋太茂商業廣場帶來的改變。
在金橋太茂商業廣場,上海電信利用4GLTE網絡室分系統和WiFi嗅探設備,感知商場內客流的實時位置分布。比如WiFi嗅探設備,可以探測到手機開著WiFi的用戶,而在人群中手機上WiFi開關打開著的用戶是有一定比例的,從而可以測算出人流情況,包括整體人流量、每一樓層甚至每一店鋪內的人群分布情況。基于此可以實現諸多應用,比如統計出進入商城內的實時消費者數量,通過設置客流密度預警閾值,在出現客流高峰時及時提示告警,避免發生意外。
具體到店鋪而言,可以統計出各店鋪的進出人數、新老用戶的占比、客戶停留時長等信息,從而幫助店鋪同時計算出滯留率等相關數據,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營銷活動,可精準地推送新品和促銷廣告、流量紅包、優惠券等來吸引高價值客戶,從而實現數據變現。當然,基于大數據更能清晰看到誰家店鋪中消費者人數多,而且停留的時間長,這樣就能準確評選出誰是真正的“網紅店鋪”。而且,利用大數據可以了解用戶對什么更感興趣,比如說飲食方面,這塊區域的消費者對火鍋、面包甜點類美食的關注度較高,這樣商戶也可以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
基于運營商提供的精準的室內導航服務,商城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尋找目的地,提升購物體驗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