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移動大會·上海(MWCS)展會剛剛落幕,在這次通信業盛會上有兩位主角,吸睛指數超高,一位是5G,另一位則是窄帶物聯網(NB-IoT)。主流運營商和設備商、芯片商都展示了在這兩方面的最新進展。與此同時,GSMA移動智庫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手打造的《中國5G報告:發展展望與區域比較》也在這次MWCS展會上發布,這份報告探討了中國及其他亞洲領先市場對新的5G網絡測試和商業應用的近期展望。我們來看看這份報告中的一些主要內容。
中國5G商用時間?2020年
3GPP決定提前完成5G新空口標準,這有利于推動部分運營商在2019年即可盡早實現5G新空口的大規模試驗和部署,如韓國電信(KT)和SK電訊。
KT計劃于2018年在平昌冬奧會上推出5G的外場試驗,并提出在2019年實現正式商用。SK電訊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進行外場試驗,并將與終端用戶合作,了解最有吸引力的應用,這將有助于在2019年下半年實現其5G商用部署。
不過,中國的運營商仍然計劃2020年進行5G商用。在2020年實現5G商用之前,中國的移動運營商計劃于2017年至2019年期間開展5G網絡的分階段測試。
中國5G部署方式?獨立組網
5G將有兩種網絡部署策略:獨立組網和非獨立組網。獨立組網將形成一個新建的網絡,包括新基站、回程鏈路和核心網。非獨立組網將借助于已有4G基礎設施,將5G小基站部署在高業務密度區域。
這兩種部署方式各有優劣勢。獨立組網的優點是可以在提供高性能的前提下形成較大的規模經濟性,并且避免了與LTE網絡整合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互操作復雜等問題,但在早期商業化階段,獨立組網的成本相對較高。
相比之下,非獨立組網能夠更快地將5G推向市場,但非獨立組網與現有LTE網絡的互操作非常復雜。
《報告》認為,中國運營商更傾向于從一開始就采用獨立組網的方式。這和其他國家的一些運營商策略不一樣,比如說日本的運營商,將在早期選擇采用非獨立組網的方式,但這應該不是5G組網的長期解決方案,而是實現獨立組網的中間過渡階段。
5G資本開支有多大?不會超過收入的25%
中國4G投資周期已經持續了大約4年,2015年達到高峰,達到收入的31%,在2016年4G整體投資規模急劇下降50%。投資周期呈現一種典型的前高后低特征。
來自中國移動運營商的調研表明,5G投資相比于4G將更加平緩和持久,大概將從2018年持續到2025年。預計2020年之前不會出現5G資本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達到與4G類似的25%或者更高水平的情況。
5G用戶會有多少?2025年達到4.28億
《報告》預計中國5G的部署速度會比4G慢,因為5G網絡初期主要作為熱點技術來部署,以補充現網容量,運營商表示將根據需求來進行網絡部署。所以,運營商不會在5G部署上出現“大干快上”、全盤而上的局面。在這種情況,預計5G的普及過程也比4G慢。
據預測,商用部署后至2025年,中國的5G連接數將達到4.28億,占到全球11億5G連接總數的39%。
運營商對于5G終端的補貼將有力地推動5G的普及。對終端的補貼將從4G轉移到5G,以此推進5G的普及。《報告》分析,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5G時代可能會更加積極地從市場領先者手中爭奪市場份額。
5G會給用戶帶來什么?初期1Gbps網速、8K、VR
增強移動寬帶(eMBB)將是早期5G網絡面向個人消費市場的核心應用場景,增強移動寬帶(eMBB)能夠提供高速率、高可靠性和低時延等性能,其傳輸速率可達1Gbps和低于10ms的時延。
所謂真正的5G移動應用(即4G網絡不能支持),將主要基于兩個關鍵領域:4K/8K超高清視頻、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
雖然目前8K內容很少,但預計5G發布后這種情況將會改變,好萊塢將發行8K影片,日本公共電視公司NHK預計會使用8K高清視頻轉播2020年東京奧運。
另外,AR和VR應用可以充分發揮5G提供的低時延以及高速率等網絡性能。為滿足這類高帶寬應用的需求,5G早期的核心目標將是擴充無線網絡容量,分流4G網絡壓力,以滿足不斷提升的移動寬帶數據流量需求。
5G手機售價會如何?初期比4G手機貴
早期5G智能手機很可能在定價上高于4G智能手機,類似情況也出現在4G商用時,早期4G智能手機的價格高于3G手機。
5G手機的硬件配置和性能會比4G手機更優,所以初期定價高也就不出意外。比如說,5G手機會配置4K或者8K的手機屏幕,而且因為要支持AR等功能,需要增加其他硬件來生成3D地圖。當然了,消費者最終需要掏出多少“真金白銀”來購買5G手機,也跟運營商的補貼力度有關。如果某家運營商希望盡快推進自己的5G業務發展,補貼力度肯定會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