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人】堅持創新突破,營銷的“工匠之道”
——記政企中心吳勇敏
從總理提到工匠精神以來,中國電信集團內部就掀起了關于工匠精神的學習熱潮,我不禁想,做好技術工作需要發揚工匠精神,搞好營銷也需要發揚工匠精神,而且很有現實意義。
教育信息化一直是政府投入的重點,由于激烈的競爭、以及復雜的關系,我局在此項目之前與奉賢區教育局的合作主要是以基礎資源類建設為主,在每年加大投入的信息化應用建設上面一直是處于弱勢。“欲速則不達”,吳勇敏在初步了解教育局復雜的現狀后,初期并不急于項目的推進。他不貪圖求快,不好高騖遠,而是先將精力放在對奉賢教育整個決策流程的了解。通過對各部門負責人的拜訪,在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上逐步深耕客戶需求。
他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多渠道尋找解決方案,決不輕言放棄。對于善于挑戰的強者,困難就是通往成功的階梯,通過自己的努力,哪怕只取得1%的進步,都會感受到其中的樂趣,繼而不斷挑戰一個又一個的高度,成就和打造了自身的“工匠品質”。稱不上良好的客情關系并沒有讓他放棄,與基層學校幾乎為零的接觸也不能阻止他拜訪的腳步。一步一腳印的拜訪調研,盡管費盡周折沒有斬獲,他也無怨無悔,不輕言放棄。“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抓住區內新建學校應用軟件空缺的契機,先以“奉賢教育微官網+益課堂”產品作為切入點,為三所新建學校做免費試點,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學校的好評。實實在在想客戶所想,獨具匠心想客戶所未想,創新性的為客戶提供超值服務,讓客戶體驗到“意外的驚喜”,從滿意到喜歡升級至偏愛,逐步穩固與客戶的合作關系。
“工匠精神”不是墨守成規,而是創造性的工作。教育局的需求十分復雜又較為模糊,同時供應商又多如牛毛,每個項目的競爭都十分激烈。但是就在此時他發現了一個一直困擾教育局相關領導的問題:教育局在新媒體宣傳口子上對各個學校的管控不佳,教育局雖有門戶網站,但是沒有手機門戶,由于教育局這塊沒有預算因此各大專業公司的關注度也不高。他選擇在門檻較低、競爭較少,但卻易于推廣的微信公眾號為切入點,迅速占位教育局與社會大眾、學校與家長移動手機端應用入口。在此基礎上趁熱打鐵,2016年7月雙方就“奉賢教育微官網+益課堂”項目明確拓展為“奉賢智慧教育云服務平臺(手機端)項目”并簽訂項目開發協議。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建設羅馬需要一顆強大的心。面對成功的第一步,他絲毫沒有放松對后期商機的挖掘。為了擴大戰果,項目組在1個月內即完成了第一期內容的基本功能,教育局對此非常滿意。2016年11月2日奉賢區教育局舉辦了“奉賢智慧教育云服務平臺(手機移動端)開通儀式”同時雙方簽訂了奉賢教育信息化建設備忘錄,就此確定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項目實施期更是抓住合作良機,價值引導,不斷誘發需求,使得我們奉賢局與奉賢教育局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年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后續項目有序推進打下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