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主題是探討取消漫游費對運營商是否會有實質性影響。這篇文章的結論是,取消漫游費,事實上對運營商不會傷筋動骨。信靈君同意此觀點,取消漫游費,意味著運營商的收入直接少了一塊,但是現在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語音收入已經不是運營商收入最主要的來源,而且移動電話的去話量這些年一直在下降,話音收入的比重也隨之不斷下降。運營商可以依靠流量收入的增長和新興業務的增長帶抵消語音收入下滑、漫游費收入取消帶來的不利影響。
不過這篇文章有個觀點信靈君是堅決不同意,文中稱本地流量替代漫游費成為新的壁壘。而且文中還稱,“一個套餐含有xxxM的全國流量,xG的本省流量。這樣就可以保證各地的套餐話費不流動到異地。在這種政策下,運營商依然可以按照各地的消費水平來制訂套餐。消費者在各地依然面對的壟斷的政策。資費依然不會降得太低。”
相信這篇文章能“打動”一些用戶,引起一些人的“共鳴”,繼續讓他們指責運營商“不厚道”,是在“耍滑頭”,是在“欺騙用戶”。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掰一掰,就會發現這篇文章錯誤百出,或者說文章作者要么不懂通信,要么“帶著有色眼鏡”。
首先,對于“取消長途費、漫游費,并不會立竿見影的降低用戶的資費,只是資費從話費變成了流量費”的論調,看似有理、實則不然。的確,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取消長途費、漫游費,并不會降低他們的資費,原因不是因為運營商將話費替換成流量費的名目來繼續收取,而是因為,大部分用戶現在所使用的套餐早已經取消了長途費、漫游費。實際上,從3G時代開始運營商就逐步開始推長市漫通話一體的套餐,對于長途通話和漫游通話需求比較大的用戶,絕大部分都已經使用了這類套餐。對于這些用戶來說,現在政策要求取消長途和漫游費,對他們沒有影響。目前,少部分仍在使用包含長途和漫游費的套餐用戶,他們其實對長途、漫游通話的需求并不是特別大,試想,如果你是一位經常要漫游或者要打長途電話的用戶,你會不會將自己的套餐換成已經取消了長途和漫游費的套餐,除非自己的錢多燒得慌。對于這部分用戶來說,話務量不大,產生的長途、漫游費用自然也不高,現在這部分費用取消,對他們是有利的,但是也不會讓他們的費用有大幅度下降。
其次,“如今本地流量已經替代了長途話費、漫游費,成為新的壁壘。”“在這種政策下,運營商依然可以按照各地的消費水平來制訂套餐。消費者在各地依然面對的壟斷的政策。資費依然不會降得太低”的論調,也很荒謬。
信靈君昨天和一位業內專家交流,很同意對方的觀點:本地流量更多的是一種運營商讓利行為。諸位可以查查三家運營商剛開始推3G業務時的套餐,那時候,套餐內包含的都是國內流量,沒有本地流量這一說法(不過說真的,那時候的流量費真貴)。
不過,國內各地的市場環境相差很大、消費水平也相差很大,如果只用全國流量資費來“一刀切”,并不利于運營商在當地市場的競爭,也不利于用戶享受競爭帶來的優惠。所以,運營商都在通過本地流量包、日租卡、閑時流量等形式來進行市場調劑。這恰恰是市場激烈競爭的結果,而非是“壟斷”。流量資費的關鍵問題不是本地、全國的區分,而是全國流量資費也應逐步下降。
再者,對于文章中所稱的“即使你沒有移動互聯網需求,不需要多少流量,你每個月交給運營商的底數依然再增加,運營商的效益也在提升。”信靈君(微信號:tx_kbz)更覺荒唐。不知道文章作者是不是知道運營商現在也推出了個人定制4G套餐,比如中國電信,用戶每個月可以根據自己的通信消費情況,來定制適合自己的套餐,如果自己不需要流量,那么就不選,套餐內只包含語音和短信,每個月的費用自然就不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