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無小事,必須筑牢信息化時代下防泄密的思想防線,讓我們嚴守保密之紀,緊繃保密之弦,勇擔保密之責,共同營造良好的保密氛圍。
1、中國電信保密“八不得”
不得一一通過互聯網或微信等社交媒體傳播國密商密
不得一一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拍攝傳播國密商密
不得一一通過圖文識別等軟件程序掃描處理國家秘密
不得一一通過非密網絡或設備連接輸出存儲國家秘密
不得一一攜帶各類非密電子設備參加國密級會議活動
不得一一擅自攜帶日常辦公設備和涉密文件出國出境
不得一一使用普通通信設備溝通或公開場合談論國密
不得一一通過非密手段復制摘錄匯編國密級文件信息
2、微信泄密七種心理--引自《保密工作》
1、“鴕鳥”心理
有的同志認為,微信傳發信息多如牛毛,有關部門的涉密信息管理肯定不能面面俱到,即使能夠全面覆蓋,也不過是用關鍵詞簡單搜索,只要使用拼音、字母、別字、諧音等方式作一下模糊處理,或者拍成圖片、使用語音、轉換格式傳發,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躲避。這種心理,恰似遇到威脅就把頭埋進沙子的鴕鳥,實屬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在近年來的微信泄密案件中,不乏當事人采取自作聰明的規避措施,有的甚至采取對方閱看之后迅速“撤回”的招數,但都造成了嚴重后果。
2、捷徑心理
有的同志只求工作效率,不顧保密紀律,在傳達上級精神和領導指示時,覺得使用微信一鍵發送、靜待回復的做法省時省力。這種心理,究其根本是把保密紀律當成了工作開展的“絆腳石”,而非保護國家安全利益和個人前途命運的“安全繩”,表面上便捷了工作,實則方便了敵特竊密。
3、炫耀心理
有的同志不以保密為責任、卻把知密當“本事”,工作中知曉了外界關注的涉密信息,迫不及待地想在微信群“爆料”、在朋友圈發帖,明目張膽地把涉密信息“炫耀”出去。這種心理,本質上是虛榮心作祟。為了成為朋友眼中的“消息靈通人士”“圈里人”,不惜把關乎國家安全利益的秘密信息當成提升個人影響力的資本。
4、自恕心理
有的同志在遇到傳達緊急事項或者上級催要材料時,覺得當務之急是想方設法抓緊完成任務,選擇便捷的微信聯系沒什么問題,只要自己的出發點是為了工作,即使違反了保密紀律也無傷大雅、情有可原。這種心理,本質上是沒有認清一旦發生泄密問題意味著工作歸零的道理,以致本末倒置、是非顛倒。
5、從眾心理
有的同志看到別人使用微信傳發涉密信息,覺得即使違規了,追究起來也是法不責眾,如果在這樣的“小事”上也規規矩矩,會被別人看成膽小怕事。最終,自己也成為“破窗效應”的俘虜,盲目跟風違反保密紀律。這種心理,本質上是在常見的違規現象面前喪失了獨立思考,動搖了本就不夠牢固的保密意識,被裹挾著“集體闖紅燈”。
6、無知心理
有的同志“身在密中不知密”,認為有些秘密信息沒什么敏感性,發到微信上也無妨;有的同志認為,微信本身采用了先進的安全保密技術,只要點對點傳發信息,就不會泄密;還有的同志認為,自己只是把信息發給同事,不會擴散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事實上,互聯網向來是情報搜集的重要來源,開放的互聯網社交平臺更是各國情報機構監測的重點,信息一經發布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傳十、十傳百,傳播范圍完全不可控。
7、旁觀心理
有的同志遵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生哲學,看到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傳發涉密信息,覺得若要好心提醒會被當作多管閑事,向組織報告會被當作“背后捅刀子”,只要自己默默“潛水”“圍觀”,追責就找不到自己頭上,至于泄不泄密與己無關。這種心理,本質上是不愿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實際上既沒有履行公民保密義務,又助長了亂發亂傳的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