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電信局盈浦支局
早上7點,線務員王瑞峰與團隊成員騎上三輪車,載著7米長的信號桿和電纜前往安裝地點,打洞、立桿、夯土、登高、拉線,立好一根電信信號桿的過程相當“絲滑”,每天,要立20-25根信號桿。這是1992年剛進入電信時王瑞峰的主要工作。
近30年過去,如今的王瑞峰已經成為青浦局盈浦支局營維班組長,他依然堅持早上7點來到支局,在晨會前將每位員工的工作安排好。這30年,王瑞峰見證了電信業務、技術的不斷提升,也讓這位老電信人的服務“越釀越醇”。
1、讓老人睡個好覺
7月,一位住在青浦新城的70多歲老年用戶來到盈浦支局,向王瑞峰反映家中臥室的網絡終端設備半夜一直閃爍,導致自己沒法睡覺。王瑞峰上門查看發現,臥室的床頭柜位置原本是安裝座機的地方,安裝網絡時,為了不重新拉線就將光貓設備安裝在這。
黑色的盒子上閃爍的綠光,即使在白天也同樣刺眼。王瑞峰提出將光貓移至客廳,但老人覺得在臥室更加方便。于是,王瑞峰將原來的設備換成發光較弱的白色E8-C光貓。為了不讓光亮影響老人,同時又能看到光貓正常的運作狀態,王瑞峰用黑色的透明膠帶將光貓發光的地方遮起來,以此來減弱亮度。
檢查中,王瑞峰還發現老人家中使用的是老舊的銅纜電話線,老人也表示網絡質量不穩定,這也是老人不愿將光貓移至客廳的原因。王瑞峰便從外到內重新拉線,將銅纜全部換成光纖,為用戶帶來良好體驗。完成之后,由于老人聽力不好,王瑞峰貼近老人的耳朵,告訴他有問題可以電話直接聯系他,不用跑支局。
沒過多久,老人再次聯系上王瑞峰,表示閃爍的光貓還是會影響睡覺。經老人同意后,王瑞峰重新拉了一根網線,因為第一次上門已經為布線做好鋪墊,所以很快就將光貓移至客廳。回訪時,老人表示使用光纖后網絡質量非常好,也不再受到亮光的影響。
2、女兒帶來的商機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營維班組長,少不了發現商機的眼光,就在王瑞峰的女兒剛上大學時,他就通過女兒談下一個大單。
女兒在浦東上學,入學時導生會帶新生去辦理寬帶。在辦理過程中,女兒無意中提到自己的父親是青浦局的電信員工,碰巧的是,女兒的導生在校外實習,她的老板正好有在青浦辦理寬帶的需求,女兒便將此事告訴王瑞峰。立刻嗅出商機的他,便來學校與女兒導生見了一面,成功要到導生老板的聯系方式。
原來這位老板負責青浦一套別墅區的拍牌項目,需要在一個月之內完成200線寬帶的受理安裝。王瑞峰將這一個月分為四步走,第一周向青浦局提出申請,并調配光交箱等資源;第二周設計出布線方案,將最基本的資源建設好,為快速安裝做準備工作;第三周王瑞峰帶領10人安裝團隊加班進行安裝;最后一周對所有寬帶進行升級調試,保證質量后交付給客戶。
在這一個月內,王瑞峰總是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位,他不僅要關注線上審批流程,還要帶隊進行安裝,并緊盯施工進度,終于如期交付。
員工有話說
30年,養成三個“習慣”
口述者:王瑞峰
能從線務員成長到營維班組長,說實話我挺自豪的。2004年剛成為班組長時,我對員工們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安全,因為登高、接電等戶外施工是保障網絡最基本的工作,同時也存在較高的安全風險,所以我會要求員工們開工前先自檢裝備,結束后也要查看一下有沒有磨損情況。除了自檢外,每周我們都會進行安全大檢查,組織大家把裝備拿出來進行統一檢查,舊裝備必須及時申購換新。這是我們團隊的第一個習慣。
第二個習慣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作為班組長,我每天早上會提前一小時到單位,梳理當天的工作,做好晨會準備;晚上我又會晚走一小時,查看當天每個員工的完成指標,發現稍有落后的就會提醒。這也是我們支局隊員在裝維服務各項指標都名列前茅的原因。
每個季度結束后,我和班組成員都有小聚一下的習慣。一方面是對季度工作的梳理,做得好的再接再厲,有差距的就要努力趕上;另一方面是團結成員,讓他們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都說出來,為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掃清障礙。